找到相关内容433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人間佛教的人間淨土

    《壇經》所說的淨土,絕對不是阿彌陀佛淨土三部經的淨土,而是如其所引 「如《淨名經》(《維摩經》)云:即時豁然,還得本心」。又云:「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27]經文的「本心」及「直心」,都是...] 參考拙作〈六祖壇經的思想〉,刊登《中華佛學學報》第三期(1900年臺灣「中華佛學研究所」刊行)。 [27] 《大正藏》冊48,①前二句見頁351上。②後二句見頁352下。 [28] 參看注...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43743664.html
  • 石头宗心灵湛圆说述评

    之一字,永不喜闻。”(注27) 强调追求禅法正解,排除“佛”这一字的意义和价值。《宋 高僧传》卷十一〈唐南阳丹霞山天然传〉还记载著丹霞天然 禅师的一个著名故事。...页。 (注 27)《景德传灯录》卷十四〈邓州丹霞山天然禅师〉, 《大正藏》第五十一卷,第三一一页上。 ...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53443711.html
  • 法显与《法显传》:研究史的考察

    如一卷本的《杂藏经》,其中也有很值得注意的地方。[27]  最后一点,对于像法显和《法显传》这样一种涉及面甚多的研究题目,我们是否也可以考虑,通过研究班的形式,集合各方面的专家,取长补短,相互切磋,...Würzburg, 1997, 630 S.  [27] 我自己对这方面的问题就有兴趣,也曾经尝试做过一点工作。拙文《略论大乘〈大般涅槃经〉的传译》,载《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南昌:江西...

    王邦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55843737.html
  •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职业教徒的阶层分析

    慈善行为,在寺院大量财富渐渐转化土地资本的情况下,这些被抚养的孤儿往往就成为寺院的无偿劳动力。如道安在入寺之初,“驱役田舍,至于三年,执勤就劳,曾无怨色。”[27]这样招纳孤寡的行为就成了一种高效的投资...编》第一册,第14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搜神后记》卷二略同。  [27]《高僧传》卷五本传,177页。  [28]《高僧传》卷十一本传,422页。  [29]《高僧传》卷十本传,390页。...

    王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83343767.html
  • 舍利弗在《維摩經》中的性格與角色

    頭陀行,而此出家行乃是釋尊成佛以前,沒有制定羯磨受具的出家行。(6)傾向於在家、出家平等,男女平等,故有重在家、重女人的跡象。[27] p. 10 由上面的引述看來,各家說法頗有不一致的地方,但就其..., Introduction,III,或郭忠生中譯本(只譯出原著的序論),《維摩詰經序論》,頁93-100(南投:諦觀雜誌社,民國79年) [27] 參見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以下略稱...

    林昭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243916.html
  • 《攝大乘論》的依他起性初探

    itaḥ \\Ⅰ.5境故、虛妄分別故和二無故,所以教說。 arthaḥ parikalpitaḥ svabhāva﹨境是遍計所執性。 p. 27 abhū...〉主張內種必由熏習而成,而正聞熏習的無漏種子乃最清淨法界等流所生,所以立「生此道清淨」。而〈〈辯中邊論〉〉立「心性本淨」(cittasya prabhāsvaratva)[27],所以不依生此道清淨...

    陳水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343917.html
  • 法稱唯識立場之研究

    其實是「據增上緣說佛所現,據實有情能感者變」。[27]也就說在經中所說變化國土者並非是佛所變現者,實在是受眾生所感應而顯現的。成佛後的大圓鏡智正如鏡子一樣,[28] 只有顯現的本性並無能照的主觀意識...勝義有,其他是世俗有......」。尚,也應注意法稱將自相(=現量,即指感官知的對象而言)當作有能力的說明。 [26] 《仏教大系.成唯識論》第四,頁280。 [27] 《仏教大系.成唯識論》...

    陳宗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343919.html
  • 北宋初年天台教籍重歸中土的史實

    間,日僧最澄入唐求法,他在台州臨海縣龍興寺淨土院抄取「天台智者大師所釋大乘經等,并所說教迹,及第二、第五、第六祖等傳記,并別家抄等」,總計一百二十部,三百四十五卷。[27]最澄此行得到了台州刺史的襄助...1165。 [25] 高麗僧人也常帶來一些書,但數量往往很少,而且其目的是為了求取更多的經疏。 [26] 《仁王護國般若經疏》序。 [27] 《傳教大師將來台州錄》,《大正藏》冊55,頁...

    沈海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843934.html
  • 從佛教的語言思想發展看僧肇之假名觀

    26]云:『物無彼此,而人以此為此,以彼為彼;彼亦以此為彼,以彼為此』。此彼莫定乎一名,而惑者懷必然之志。然則彼此初非有,惑者初非無。即悟彼此之非有,有何物而可有哉。[27] 依僧肇,在現象種種有之...段文字。元康《肇論疏》認為引文「通是《中論》意也」,又謂:「可別指〈觀苦品〉一界偈。偈云‥『自作苦不成,云何彼作苦?若彼人作苦,即亦名自作。』」見《大正藏》卷四十五,頁一七四上。 [27] 見《不...

    元弼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943935.html
  • 中国佛教以《法华经》为基础的修行方法

                   7 页    精进修此有相行,纵然已见普贤菩萨现其人前,及见千佛,    复见十方三世诸佛,修行者仍得「至心忏悔,在诸佛前,五    体投地」。(注 27) 虽在《法华经...忏悔是有相行,也被智 所沿用。可是这项忏悔法的经    典根源是    ───────────    (注 27) 大正四六,页 700 中 。    (注 28) 大正四六,页 952 上 至页 ...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943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