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7.布顿(Bu-st、n,1290-1364)著,郭和卿译,《佛教史大宝藏》 (Ch、s-'byung gsung-rab rin-p、-che'i mdz、d) 。北京,民族出版社,...,主要向本论作者学因明,向班禅六世、章嘉三世学密宗典籍。([土观及其《颐和园礼赞》』,P.260) ⑧乾隆二八年(1763),土观(27岁)奉诏追京。在此京曾任掌喇嘛、御前常侍禅师等职,并参与《满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0544837.html
-
心,是故发菩提心是悲等流。[26] 又《优婆塞戒经》卷一载: 善男子,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或有‘生因’[27],或有‘了因’[28],…汝今当知,夫生因者即是大悲,因是悲故便能发心,是故悲心为生因也...《佛性论》大正三一 23《成实论》大正三二 24《发菩提心经论》大正三二 25《注维摩诘经》大正三八 26《大乘义章》大正四四 27《法界次第》大正四六 28《清净道论》中册〈说梵住品...
张旭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045073.html
-
大乘经,今略加推考,以说明代表初期大乘[27] 参考早期所译出之经典,比对龙树论所引用,再加以考察过滤,所得之结果(大约九十部左右)──代表了初期大乘经典,便成了论证大乘之文献依据。如说 : 对于...。 [27] 《初期大乘佛教的起源与开展》p24。 [28] 《初期大乘佛教的起源与开展》“自序”。 [29] 《初期大乘佛教的起源与开展》p1258~1259。 [30] 《以佛法研佛法》“...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545083.html
-
研读导师作品时,应该把前后期作品对照阅读,如此才能认识导师思想圆熟的一面,并可避免错解导师的看法。 参考书目 1.《大毗婆沙论》,‘大正藏’第27册。台北:新文丰出版,民国72年。 2.《...种子而生色,无心定,依色根的心种子而生心法,故主张无色界无色,无心定无心,有情业果相续不成问题。 [27] 依蕴处界立我,或依心立我,参考《性空学探源》,pp.170-182;《唯识学探源》,pp....
释悟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145312.html
-
的羞。“法”也是从神羊宗教来的,指神羊头生一角,专触不正直的罪恶者,如水一样的公平。“义”也来自于神羊宗教,表示神羊的禁约,是神对人合理合适的行为规范。[27] 八、人与鬼神另一个感通的管道,就是...] 在周代“工”已发展为“百工”,有些仍与宗教有密切关系,各有其神圣的职责。同注释1,页517。 [27] 同注释1,页391-409。 [28] 就中国人来说,“神”的信仰始终是存在,知识分子...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645348.html
-
闡揚宗風─五重玄義與五時八教
第三章 結 論
注 釋
27頁
第一章 斌宗法師的生平(1911~1958)
第一節 出身鹿港的...在南京設立支那派遺軍司令部, 改採守勢戰略 ( 註 27),當時屬日軍後方的台灣也進入戰時體制,積極推動皇民化運動,宗教方面則藉寺廟整理之名,欺壓本土宗教,以今桃園中壢(日治時代的新竹州中壢郡)為例,...
尹章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845384.html
-
部之作。如然,初期如来藏思想与大众末部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异部宗轮论》(注27)﹕「(六)如来色身实无边际。(十三)一剎那心,了一切法。(十四)一剎那心,相应般若」。又「(二十一)心性本净,...其属大众部末派,而非大众部(见老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七五六页。」
(注 27) 采用寺本婉雅及平松友共编译注之《藏汉和异部宗轮论》二二页、大众、一说、鸡胤四?根本教义。昭和四十九年六月二十五...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145387.html
-
第五.实本权□ 药草喻本(第5品) 第六. 已本今□ 方便品本(第2品 )( 注 27)
理事、理教、...指□文为本 ────────────── ( 注 26) 同前注引书,页 45-50。 ( 注 27) 《佛祖统纪》,卷 1,页 135b。 (...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245389.html
-
… 十者乐于闻居专念思惟 (注 27)《摩诃僧祇律卷第十五》,还有一组“成就十二事”,由“一持戒清净”到“若过二十──────────(注...29) 同上,第28册,页2b。(注 30) 同上,第27册,页2b。(注 31) 同上。 40 页 本文在前一段中曾谈到“多闻”与智慧的关系,...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245390.html
-
解说如下: 二、“摄本从末”者,唯妄心作。故《 (摄大乘)论 》云:名种子识及果报识,对治道时,本识都尽。 ( 注 27) ...29) ──────── (注27)《摄大乘论》一再称呼阿梨耶识为“一切种子异熟果 识”,视之为论回受报的主体和修行对治的对象。 (注...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345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