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授‘瑜伽师地论’的传说,小乘有婆须蜜、弥妒路刀利、僧伽罗刹等三人往生兜率天的记载。 [43] 大正一一、一○五上 ─ 一○六上。 [44] 关于诸经典中所说的十方诸佛,望月信亨博士列有详表,请...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7.html
-
王佛告法藏比丘,汝所修行庄严佛土,汝自当知。比丘白佛:斯义宏深,非我境界,唯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我闻此已,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43]。 D、‘悲华经’卷二大施品有云: “菩萨...正四八,三五二上—中。 [39] 大正五一,四五九下。 [40] 大正四六,五四上。 [41] 大正十一,七五五中。 [42] 大正八,一三六上。 [43] 大正十二,二六七中。 ...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8.html
-
一时忽有仙经两卷,在于床上。稠曰:我本修佛道,岂拘域中长生者于?言已须臾自失。[43] 这一段话,恰与“金丹玉屑”之语,互相对照。 文献四—“大乘心行论”是和僧稠有关文献中,最长的一份。篠原寿雄...42] 参阅本文后录,“敦煌文献之三”。 [43] “续高僧传”卷十六,页五五四上。 [44] “敦煌佛典と禅”,页一七二—一七四。 [45] 见本文后录,“敦煌文献之四”。 [46] ...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波罗蜜一部。”次年,有一位名叫“僧合”的,自动为他制了一个金字般若经。自是以后,即以此经“遍教化诸州”[43]。后来,慧思很有感应说偈: “以我誓愿,金字威力,当令弥勒,庄严世界,六种震动。大众生疑,...大藏经九十二册,七八六页,下。 [41] 同前,七八七页,上。 [42] 同前,上、中。 [43] 同前,下。 [44] 同前,七八八页,上。 [45] 同前,七八九~七九O页。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347540.html
-
恶。以秽不在,则无秽必在。无必在秽,故寄七珍明之。寄之珍明之者,明无石沙之秽耳”[43]。 因众生染有无始以来之秽恶,故不能彻见佛土;若凡夫能洗尽秽恶,则必可了悟无秽之净土,因此道生藉七珍[44] ...三三四中。 [41]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三四下。 [42] 卍续藏一五O册,四O六页左上。 [43] 卍续藏一五O册,四一O页左下。 [44] 七珍似为七净。道生注维摩诘经佛道品曰:“...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名住般若波罗蜜。’文殊师利言:‘以无住相即住般若波罗蜜,……’”[43]又如: “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凡夫相,不见佛法相,不见诸法有决定相,是为般若波罗蜜。”再如: “佛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大正藏五一册二一九中)慧可章(大正藏五一册二二O下)。 [41] 大正藏八五册一二八七上。 [42] 大正藏八五册一二八七中。 [43] 大正藏八册七二六下。 [44] 大正藏八册...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不及别的题目(注43)。忽滑谷快天只谈到“今禅秘要法经三卷、禅法要解二卷、坐禅三昧经二卷、思惟略要法二卷,并收于大藏经中”(注44)。据僧睿在序中记载,“众家禅要”是罗什所抄写撰编,并不是翻译的一本书...) “出三藏记集”卷九,页六五上。(注 42) “汤史”,页三○○,三○八。(注 43) “源流”,页七五--七六。(注 44) “禅宗史实考辨”,页五四。(注 45) 见“出三藏记集”卷九,页六五上...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注42)此处就以龙树中论的“观因果品”(注43)之所以破因果法为例,以说明这一概念:以因果而言,人类对于因果律的使用,只能在经验的范围内有效,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而说因果律的“必然”存在,或将因果律...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747548.html
-
还不如声闻圣人吗?我以为:必须要从初期大乘的《般若经》来看菩萨的内涵,才能厘清问题。因为一般所谓的“菩萨位”,在《般若经》的措辞其实是“菩萨正性离生”,43也就是说大乘的菩萨已不是凡夫,也不入二乘的“...“住顶不堕”〉(尚未发表)。 42 《清净道论》(简体版),p.614说:“如果彼(行舍智)见寂静的涅槃寂静,则舍一切诸行的转起而跃入涅槃。”;帕奥禅师《如实知见》p.174。 43 《大般若经》...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0.html
-
……由闻慧者,有虽具解了三藏文义,而于恶趣不得非择灭,如前说故。有虽解了一四句颂,而于恶趣得非择灭,如前说故。43 行者若以出离心而修习闻慧,起码可避于堕落三恶趣。同时,内心对于佛法也会生起信解。如...~950a2)。 43 《大毗婆沙论》卷32(大正27,165a5~12)。 44 《清净道论》说到有两种四圣谛智:随觉智与通达智。随觉智是经闻法而生起的智慧,属世间智。这种智慧的功用是:一、苦智...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