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123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约翰·布洛菲尔德著:西藏佛教密宗(2)

    ,这就意味着:(1)包括佛陀在内的一切众生最终都是无分别和非实体的现前;(2)每种生灵都拥有一种使人向往觉的动力和达到这种目的的神通力。事实上,这种训诲意味着我们应该以对有神力的佛陀的尊重和崇拜态度来...来说,在应该是神圣的和非神圣的精进之间不可能存在任何区别。出自无垢空的一切东西都是神圣的。把全部业力都用于为一种崇高的宗教目的服务是密教修持的主要内容。  “屈从让步”是以两种方式实施的:(1)在屈从...

    约翰·布洛菲尔德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3847697.html
  • 锡兰佛教记史文献及中文佛教文献(2)

    发展情形:(1) 在说明锡兰佛教历史早期的发展状况时,玄奘不但提到阿育王子摩醯因陀罗(古案:摩哂陀)将佛教传入锡兰的事,而且也说,锡兰佛教“遵行大乘上座部法”:  佛去世后第一百年,无忧王子摩醯因...,“大乘上座部”的出现因此是一种特别的情形,是“受大乘影响的小乘上座部”。季羡林及王邦维等学者大概也没有注意到玄奘是从两个角度去谈论锡兰的佛教:(1)从“大乘上座部”的角度谈论锡兰早期佛教的发展情形,...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247848.html
  • 唐代天台忏法

    摩诃止观》)相传凡五家师,其始曰灌顶,(中略)当二威之际缄授而已,其道不行。天宝中,左溪始弘解说,而知者盖寡,荆溪广以传记数十万言,网罗遗法。[1] 」又志盘法师亦言:「自缙云至左溪,以玄珠相付,向...定型。故对唐代诸宗所制忏法而言,应用天台忏法之事、理法具足之形式,亦是极自然之事了。  [1]) 《统记》卷四十九,〈名文光教志〉十八之一,(大49,439c-40a)。  [2]) 《统记》卷四十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347851.html
  • 宗门三关直指(下)

    ,始出住山应众说法。所以“转身一句”是禅宗门中缺少不得的修持阶段。所以汾阳三句中在“如何是学人著力句?(入初关知有)”后紧接着就是,“如何是学人转身句”就是入重关句。  (1)宗门中对转身入重关的关键...祖师不传,也就表示,禅宗一般至破重关,稳得般若即止,少有向上者,在语录中,可见到者:  (1)有认为踏牢关,不可言传者。  马祖道一禅师,讲了“即心即佛”又讲了“非心非佛”再有问:“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

    唐普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2747943.html
  • 唯识学与梁漱溟的文化哲学

     的只有唯识这一派,同广义的唯识如起信论派等。更进一步说,我们竟不妨   以唯识学代表佛教全体的教理。”[1]  他在早期的成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也提到:   “我研究知识作用的方法就是...-----  [1]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一),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页269。  [2] 同上书,页397。  [3] 同上书,页376。  [4] 白吉庵,《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

    曾议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047975.html
  • 有关业的若干考察

    通俗缘起说的三世两重因果说来看,此场合的十二缘起由惑、业、苦三部分所组成,此中即有业的存在。在十二支当中,无明、爱、取是惑,亦即烦恼,行、有属于业。1 其余的识、名色、六处、触、受、生、老死七支是作为...1所说明。c说将爱支看成爱憎之念的意业。取支是在爱憎之念之后,所产生的取舍夺杀等身业、语业的实际行动。有支是在现行的实际行动之后,所产生的行为习惯性余势力。亦即,对应于前述业的三个阶段,有爱、取、有三...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648008.html
  • 原始佛教的心

    世间以心为主导,由生起的心而左右。[1]   [30]或者,   诸法以意为先导,以意为胜,由意所成。若以恶意言说或行动,因此苦随及彼身,犹如车轮跟随挽牛之足。   诸法以意为先导,以意为胜,由意...戒定慧三学所含摄,1是戒学,2是定学,3-7属慧学。此中,只有最后  的智见清净是证悟的圣者位,前六阶段皆含凡夫位。   在汉译《杂阿含》中,也有经典谓三学皆为圣者位。[32] 即可依增上戒学而得须陀洹...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748010.html
  • 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

    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  南华管理学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郑志明  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第三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论文集  佛学会议论文汇编1(1998)  页349-374  ·...真实意义,积极探究个体安身立命的终极归宿,以短暂的生命历程当中获致“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解脱之道[1] 。傅伟勋很早就注意到佛教对生死问题的宗教体验,认为佛教的生死观念最能表现出人类精神探求的主体性深意...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048097.html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与唐代尊胜经幢的建立----经幢研究之一(2)

    注112 河北获鹿本愿寺建于长安二年的《尊胜经蜜多心经石幢》,是迄今所知有纪年最早的经  幢,见《常山贞石 志》,卷七,页1-2。  注113 谦田茂雄,《简明中国佛教史》,201-4。  页175 ...Lamotte,"Manjusri," T'oung Pao,48  (1960),1-96一文包涵大多数西方学者有关文殊菩萨----包括其和密宗的关连的重要论  著。又,Raoul Birnbaum,...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848114.html
  • 简体版 弘忍及记述其禅法的《修心要论》

    《坛经》说是四品将军)。《宋高僧传》的记载说:惠明〞未舍家曾署诸卫,故有将军之号〞。唐在军事上继承隋的府兵制,唐太宗时在中央置 16 卫,统领全国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府兵。卫置大将军 1 人,将军 2 人...辨,究竟不受生死之身。  根据以上所引,以下的见解也许是可以站住脚的。  1、守心既是禅定,又不局限于禅定,是可以贯彻于人的行、住、坐、卧的一切状态之中的修行方法。在这里,已经可以看到后来禅宗的寄坐禅...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14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