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531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批判心灵的升华---释迦的教育理想

    个人崇拜的圣者。有关这点,可以从下面这则出自《大智度论》卷一一(注10)的故事,得到证明:一次,当释迦外出将要回来的时候,他的弟子由于思念师长心切,因而各个都想第一个见到释迦。“行空三昧”(注11)而...----------------- (注 10)下面有关须菩提观空三昧而见到释迦佛之法身的故事,请参见《大正藏》卷二五,页136下~137上。 (注 11) 空三昧是三种三昧 (禅定方法)之一,...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846244.html
  •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1)

    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11) 从以上所举《般若经》的菩萨戒内容来看,实已具备了 三聚净戒的架构, 那就是 1. 利益诸众生、2. 具足无相戒 ... 外道梵志、不造世俗文笔赞咏外书,不蓄猪羊鸡狗,若入他 人家中,不与小女、处女、寡女共语。 (15) 其实这些规定 是为出家菩萨而说,其中若干规定,即是比丘戒的内容。《 ...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3446264.html
  • 佛教临终关怀的当代难题

    杀害生命的基本态度。  1.佛教论“杀生”  佛教为何戒杀生?如何算杀生?  在早期的佛典中(如:《杂阿含》卷47、《善见律毗婆沙》卷11、《俱舍论》卷5等)可以发现严厉禁止杀生的教导,杀生,为四波罗夷...自杀,因为自杀不但无法解决各种烦恼,还会增加问题。[11]  然而,也有某些自杀情形,在佛教是作例外处置的。  如佛陀有弟子阐陀、跋迦梨,都是因为身罹重病不堪其苦而自尽。佛陀对他们的评论是:“我不说彼...

    林其贤、郭惠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2846340.html
  • 善导寺时期(1952~1957)的印顺法师

    章嘉大师、南亭、印顺法师为导师,启建法会,讲经弘法多次,他恶口表示,在家人不应管理寺庙。所说当然有理,我唯唯纳纳,未几,诚恳请印顺法师任住持……。11  印顺法师接任善导寺住持之位是一九五六年三月四日,...法师、赵夷午老居士、李添春居士与我,赴日本东京出席。14  这段回忆过于简单,事实上一九五二年的农历五月十七日曾就世界佛教徒友谊会赴日事,中国佛教会召开理监事会议,15最初的结论,根据印顺法师的回忆是:...

    阚正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4846386.html
  • 世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

    想,令速得圆满。(11) 此处指出,修习入出息念可将身之惛沈灭除(身止息)及心之下劣去除(心止息),也可将不正寻伺等静息(有觉有观寂灭),进而纯修“明分想”而灭除妄想。由此可以看出,修入出息念对于灭...10 《大正藏》册 2,页 206 上。《会编》中册, 页 412。11 《大正藏》册 30,页 866 上。《会编》中册, 页 413。 页129 云何阿那波那念所缘?谓缘入息出息念,是名...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0746569.html
  • 降龙伏虎罗汉图像源流考

    原当均置雕刻造像,现仅存十八罗汉中的降龙、伏虎等六躯圆雕(其中两个无头),均高约四○厘米,另存四躯圆雕武士像,高约八○厘米。各层塔壁嵌有施主碑刻二十余万。”(注11) 从以上文字得知,认定它为唐刻,...慈寺行道僧,由颜真卿题名,时人号称二绝。(注15)他的作品甚多,尤长于十六罗汉画,到了宋徽宗时,御府还藏有罗汉相关画迹: “献芝真人像一、成道释迦佛像一、释迦佛像四、大悲菩萨像一、观音菩萨像一、文殊菩萨...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146577.html
  • 佛教中国化过程之研究

    也。亦佛经说菩萨之行矣。”或以道家无为与佛教法身比拟︰“凡称无为而无不为者,与夫法身无形普入一切者,岂不同致哉?”“是以孔、老、如来虽三训殊路,而习善共辙也。”(注 11) 至于排佛则以方士、道家、...弘明集》卷1,〈牟子理惑论〉,《大正藏》 卷52,页2上。 (注 9) 同注7,页323上。 (注 10) 黄忏华《中国佛教史》,页21。新文丰,民国60年12月初版。 (注 11)...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846849.html
  • 蘊處界三概念之分析研究

    2, p.15下。 109頁 有甘、醋、鹹、辛、苦、淡六種,「觸」有地、水、火、風四大 種及滑性、澀性、重性、...脫常住之色,....色即是苦,因滅是色,獲得解脫安樂之色, ....色即是空,因滅是色,獲得解脫非空之色,....色是無我, 因滅是色,獲得解脫真我之色。」(11)這則經文,彰顯「...

    張瑞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546887.html
  • 《论语》和《阿含经》透显的因材施教

    便无法真正展开。有人辩称孔子这儿是在行“不教之教”,对不堪学习或无心进学者不予施教,其立意在于给学生重大的刺激,俾能痛切反省,重新向学。(注 11)这个节骨眼上,虽然《论语》的记述太精简,相关的脉络...智慧。(注 15)如何适切施设不净观、慈悲观、与缘 77页 起观,使个别修学者的业障确实得到有效的对治,便构成因材施教上很重要的一道讲究。除了包含礼富且多样的法门,佛法的教学进而强调以渐次升进的...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747274.html
  • 当代新儒家的佛学诠释──以牟宗三为例

    中道空”在吾人法身之遍摄与相涵间所呈现的佛法大义,其间,缘起幻有之事不碍“无生是常”的直证之理,而实相之体则不妨当体即用的般若圆智。[11]由此可见,佛性与般若原无二分之义,因二者终可同入于我之法身,而...缘起性空”为通义的根本判教,而此亦即如何在一心归向天台圆教,却仍不失原初佛教义的努力中,不能不正视的重大课题。[15]  因此,佛性之体用大义对牟先生之诠释佛教确实起了十分紧要而根本的作用。他所以强调...

    叶海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047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