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566篇,用时8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四谛现观之略探──以《大毗婆沙论》及《清净道论》为主

    abhisamaya”,它是由“abhisam-i”所成,动词是“abhisameti”,名词是“abhisamaya"。根据P.T.S. 的《巴利辞典》,此语的意思是“完全地理解”、“洞见”、“了解”、“...而现观灭。  以上是约智的四种作用来解说四谛的顿证,再来是约四谛的自相、共相来说明。  B. 别说──约自相、共相来说明四谛的顿现观  (a) 约自相说  I.《清净道论》依自相(十六行相59的如实...

    释有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5.html
  • 有部、经部等对于心、心所的论争

    ----------------------------------   1 A?guttara, i, p. 81   2 《长阿含》卷10,(大1, 64)Dīgha, Sakkapa?ha-...Buddhadatta's manual, p.1),此四分说并没有说明清楚,但是初期论书之《法集论》(Dhammasavga?i)的构成,已经根据此四分。   9 关于心、心所的总别作用,有四说。《俱舍光记...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548007.html
  • 《论语》微言大义溯源

    推动作用。主要着重从大道之理去阐发孔子的微言大义,从古今多种注疏的对比分析中去溯源。  关键词:论语,孔子,微言大义,溯源  《汉书·艺文志》说:“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i]微言,精微...---------------------------------------------------------------------  [i] 见《二十五史》,《汉书》艺文志。  [ii] 转引...

    曾琦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1548203.html
  • 中国佛教圆融精神的当代意义

    宗、华严宗、禅宗等诸宗思想的重要内容,霍韬晦先生认为:绝对与圆融,乃中国佛学的特质,“中国佛教的整个方向都是向圆融之路而趋”。[i]此言可谓如实。圆融,近代以来也曾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认为是中国佛学的...-----------  [i] 《绝对与圆融》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9,页418  [ii] 《佛光大词典》第6册,页5404下  [iii] 此论因北宋始从日本回归,真伪争议颇大,或说为大华严...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5749038.html
  • 论原始及部派佛教的“六识”说

    牟宗三也曾指出:“这些‘不相应行法’其实就是康德(I. Kant)所谓的感性之形式即时间空间以及法则性的概念即范畴。这些形式与法则性的概念都是先天的,依佛家,属于思...有其支持者或“门户”。 (参见[俄]舍尔巴茨基F. I. Stcherbatsky著,立人译《小乘佛学》,20-2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也就是所谓&...

    陆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5749039.html
  • 小乘实有论或大乘实相论?

    doctrine of emptiness. In this paper I will analyze the positions taken on Seng-zhao's Things Do Not... I will show that they refrain from fixating on the phraseology of individual sections, but ...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649238.html
  • 圆测唯识思想研究(2)

    成唯识论十大论师的解释问题〉I,《韩国佛教学》。   53 《成唯识论》卷一,藏要第四卷,第565页。   54 《成唯识论述记》卷一,《大正藏》第43卷,第232页上与第233页下。   55 《...下。   65 参见胜又俊教:《佛教における心意识の研究》第一章第八节,二。山喜房佛书林版。   66 申贤淑:〈唐窥基与新罗圆测的相违说研究——关于成唯识论十大论师的解释问题〉I,《韩国佛教学》。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0949333.html
  • 吐蕃对河陇的统治及其对敦煌文化的影响(1)

    mkhar dpan chen po)——上、下两方牧地(家畜据地)管理长官(stod smad kyi phyug ma’I gzhis por chen po)——翼都护亲任官者(ru spyan...千户军长(Bod sum gyi stong pon)——通颊·吐谷浑系千户军长(mThong Khgab’A aha’I stong pon)——节儿红铜字位者(rtse rje zangs pa)...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5850013.html
  • 解读《鸠摩罗什传》:兼谈中国中古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2)

    C. Bagchi),《中国的佛藏》(Le Canon Bouddhique en Chine, Tome I, Paris, 1927). 《高僧传·鸠摩罗什传》的西文全译本可参看约翰尼斯·诺贝尔(...hagiography, Honululu: Hawai’i University Press, 1997); 罗伯特·坎帕尼(Robert Campany):《与天地同寿:葛洪〈神仙传〉译注并研究...

    陆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351622.html
  • 抵达存有之加行功夫—观呼吸

    构成一个坚实的同一性(identity)--“我(I;je)”是具有相同性的自我同一体(egology),不断地欲求和我不一样的对象,想把别人(other)变为与我相同的(the same)我的一部份...(参自马元龙,2006)  [9]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是一位著名的存在主义学者,他以对话、相遇观点所提出的哲学思想,阐明了“I”和“Thou”两种基本的关系。  ...

    释道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65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