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93篇,用时8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本体论译经中所使用的“非”与“无”

    anatman”的中文译法,“非我”与“非身”等复合词采用否定的连系动词“非”,便得诠释为“不能归类为‘我’/‘身’者” [注41] ,故分别译成“非我也”以及“非身也”,与“我也”/“身也”对称,...无我”是“有我”的否定词。如Angus C. Graham所云:“关于‘有’/‘无’的严谨哲学论辩……由王弼肇其端,他将‘道’视同‘无’。” [注45] 对道家而言,目标是返归其“本”,亦即,藉著「...

    巴特戴森 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347500.html
  • 玄宗朝翻经三藏善無畏赠鸿胪卿行状

    高妙,海月圆深。示灭非灭,空悲鹤林【41】。   伊水西出【42】,冥冥石室。金棺已闭,式瞻元日。   双宝【43】绍明,教尊言密。归我法者,因权悟实【44】。   贞元十一年岁次乙亥四月戊戌朔十七日甲寅建。乾元元年,郭令公【45】奏塔院为广化寺,专捡校【46】:当寺弟子上座【47】僧善义、寺主【48】僧光秀、都维那【49】僧志满、弟子前上座惠照、昙真,寺主如璋、坚固,典座【50...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3548534.html
  • 法眼门庭、应病施药与禅宗美学

    中进行般若体验,以表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外,还主张以识心见性作为进行般若观照的根本目的。文益强调说:见道为本,明道为功,便能得大智慧力”(41);德韶强调说:只有如此,才能“识心达本源”(42),因为只...碍”时,僧无对,他就代为说:“被眼碍。”(45)也就是说,“道眼”不明乃是受世俗之“眼”即“迷眼”所障碍,要想使道眼通达,就必须扫除情识。他的法嗣王台德韶在阐述如何才会禅与道时,明确指出必须摒弃妄识...

    皮朝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4148863.html
  • 魏晋南北朝寺院经济状况及原因分析

    绝对被译为本无,而佛教的圣人则变成道教的真人。”[41]  同时,还出现了一批兼通儒玄的高僧,这批人,对佛教与儒、道、玄的融合起了很大作用。如慧远“其学兼综玄释,并擅儒学,”[42]智琳“礼、易、老、...佛教产生一种认同感,如后赵石虎言:“佛,外国之神,……朕生自边戎,……佛是戎神,所应兼奉。”[45]因此可见,佛教易被少数族所接受。同时,如前文所述,佛教经历了一段中国化(主要是汉化)的过程,在思想精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5350845.html
  • 论中国佛教对生产态度的转变

      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众皆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云:“吾无德,争合劳于人?”师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食,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言流播寰宇矣。[41]  由此,作为百丈山怀海禅师的典故,...何取托?故,当一岁之中,饥寒总至,未闻利益,已见困穷。世不能知,其迷四也。[45]  李仲卿所攻击的正是僧尼不耕不织的做法,认为这必然给人民生活带来困难。对此,佛教立即给予了回应。法琳《辩正论》对...

    圣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45255174.html
  • 试论中国佛教戒律的特点

    ,说罪除愆之义”,于是“言说罪者,意欲陈罪,说己先愆,改往修来,至诚恳责”[41]。并且“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42]。这在二千多年之前确实体现了关于洞察人性的高度智慧,因为“社会的人则终日...与外在约束的结合,从而达到印顺法师所谓的“德治与法治相统一”[44],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谓“佛教戒律可谓为贵族的民主宪法”[45]。说其是贵族的,在华夏传统古文献话语里就是君子的,君子之礼也与戒律一样...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3756435.html
  • 丝绸之路石窟巡礼

    一般是以佛为中心,两胁有阿难、迦叶二弟子、二菩萨,五体为一组,另有二力士、四天王。佛像端正、庄严,菩萨充满慈爱,力士像多有力量感,写实性地表现了各自的精神面貌。第322窟、第328窟、第45窟、第...,它开凿在党河北岸的岩壁上。这处断崖在河床面20多米高的地方。现存19窟,它们是从北朝末期到隋、唐、五代这一期间开凿的。  榆林石窟,现有41个洞窟,窟内有莫高窟看不到的西夏、元代的壁画。敦煌之所以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1256573.html
  • 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哲学和宗教(2)

    可见矣。”[41]可见,天道四时、大明终始而万物化生,此乃天地之道,恒久不已,是故“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42]所以,《易》的“哲学叙事”是以“恒道生生”的“恒道”之论作为其本体论推定。“...的理论推定,只是《易》给出了体系化的哲学概括,形成了生命科学的思想体系。[45]  所以,理解“神”的主体性意义,显然是重要的。《系辞传》论“神”的主体性曰: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神也者,妙万物而...

    鞠 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5559377.html
  • 台宗诸法实相论述编

    ,十法界具百如是。又一法界具九法界,则有百法界千如是。”[41]  既然十如是,十法界都是三谛圆融的,而此百界千如非于十如是,十法界外而立,故百界千如也是三谛圆融,则必无疑。《法华玄义》中说:  “...世间,十如是,则心即具三千诸法了。  《法华玄义》上有更充足的理由:  “经论或明一法摄一切法,谓心法是。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45]  “心即实相。”[46]“心是诸法之本,心即志也。”[47]...

    释慧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4560868.html
  • 论宝志和尚的形象

    他的预言由于具有神通,那就既可称作“禅谶”,也可视作一种有法效的陀罗尼,于是在宗教实践上也是禅、密合一的。此外,佛教界中还有传说宝志对天台宗发生过影响41。而牧田谛亮先生认为:“中国佛教的...说这是他能出入当时政治上层的一个条件。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形象就缺乏“平民性”。一个老是跟改朝换代流血事件牵连在一起的“道林真觉感慈应普济圣师45”是很难使普通老百姓产生亲切感的,这和布袋...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0306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