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123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辨中边论》探究

    因而生起前七识,所以叫转识。转识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转达、传送。第八识的种子传送到外界,把外界的东西转到第八识,所以叫转识。转识有三义:  1、意,“意谓恒时思量性识。”恒时思量性识指第七识。第七识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0156496.html
  • 印顺法师与王恩洋先生

     王恩洋先生(1897—1964),字化中,四川南充人,东汉安汉侯王平的后人,世以耕读为业。七岁进私塾念书,十岁入国民学校,后入南充县立高小,“好闻英雄事迹,频引以自励,谓天下事不难为。”[1]十五...关心佛教的社会功能,而且还对人间佛教思想发现了不少有见地的看法。总之,他们的学术经历和师承关系,决定了他们的不同的治学风格。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  [1] 王恩洋《五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0856503.html
  • 《辨中边论》探微(3)

    信息转到第八识,所以叫转识。转识有三义:   1.意,“意谓恒时思量性识。”恒时思量性识指第七识。第七识是“恒审思量我相随”。在八个识中,第七识的...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2156517.html
  • 觉悟与救恩佛教与基督宗教的交谈

    生命奉献的理想, 相反地,却沉溺在对眼前可见的利益和快乐的追求之中。(注1) 从这个角度看来,无论是基督宗教,或是佛教, 都可以相互合作, 甚至相互滋润,为人类再度形构一个有意义的存在。 一方面可以提炼... 4.见沈清松<方法、历史与存有──对比哲学概观>, 收入沈清松《现代哲学论衡》(台北: 黎明文化公司, 1986),页 1-28. 5.在此“基督宗教” (Christianity) 一词泛指...

    沈清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2356520.html
  • 学佛无他唯求见性,欲求见性必须观心

    功夫问题的论述,略加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1) 我们学佛修道认识本性之后,就是具正见。见性之后,本来应是无修无得无证的,但是你习气未了,见境还要动心,那就生死不了,还是要修。为何如此说?因为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2656523.html
  • 永嘉大师禅学思想窥探

    共证,我今能出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应。”“优游静106 闽南佛学院学报坐野僧家,闻寂安然实潇洒。”(1)更是灵光独耀,随性自在,潇洒至极。其实,不管是从教,还是从禅方面,大师都极具成就,都不愧为当时的...的虔诚,敬请诸方大德不吝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   现代佛教学术从刊(2)(3)(1 2)(52) 张曼涛主编   (2)《禅宗永嘉集》大正藏第48卷P387。   (3)《五灯会元》宋·普济辑 ...

    修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2256585.html
  • 般若禅转识

    佛智海,禅心皓月,以悟为宗。“般若实相”(注1),净尽   虚融,不容思议。然从文字般若,闻而思修,观照得宜,自然惑解慧开,如云开月现,大地   如银。般若经六百卷,旨在心经二百六十字,以“行深般若...

    晓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2256586.html
  • 解读 鸠摩罗什传 兼谈中国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上)

    。这方面中日的学者贡献最多。首先应该提到的是汤用彤。汤先生在他的名作《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对鸠摩罗什的研究,不仅在当时具有突破性意义,现在也仍然是有关这个人物的主要参考资料。[1]在此之后中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3756604.html
  • 平常人法语集

    平常人法语集  --------------------------------------------------------------------------------  平常人佛法文集(法语集)   1、凡真见道之人,必自知修行路,如明眼人行路,能知行履。然,一翳在目,千华乱空,四方易处,一妄在心,恒沙生灭!  2、众生非但本俱佛性,而且是本来成佛,过去是佛,现在是佛,未来亦是佛,纵有...

    吴耀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1856650.html
  • 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理想人格理论

    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理论的若干辩证命题应该先予澄清〔[1]〕,我们应该在此先提出一个基于优良文化价值基础上的理想人格理论,以为我民族菁英之自我训练与期许的努力目标。  二、问题意识:  作为中国传统意义...-------------------------  [1]:此处我们所指的即是在一般价值观中对于表现在儒释道之间的差异与冲突,例如以儒家为积极以道家为消极,以儒家为入世以佛教为出世等的价值差异,这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005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