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分量。 [应用]:由有时故则有刹那、罗婆、摸呼多、昼、夜、半月、一月,时行年双等分量。若有分量是则有时,譬如稻谷等。[23] [结论]:有故则有分量,故知有时。 文中所引用的方法论,正是〈...并无“第一义”的译文。胜论师的时间实有,是就有为法而言。---见林煌洲译《印度哲学史》,第一册,pp.259~261。 [23] ?刹那(ksana);?罗婆(lava):two ksana;?...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245079.html
-
师似有相同之处,他们也作如此之说:“一切菩萨先起灭尽定。后证无上正等菩提”[22]。然对有部的毗婆沙师而言,“一切菩萨先证无上正等菩提后起灭尽定”。[23] 总而言之,有部所提倡的菩萨尚还是属于异生...) [20] 《大毗婆沙论》卷153(大正27?780上) [21] 《大智度论》卷39(大正25?343中) [22] 《大毗婆沙论》卷153(大正27?780中) [23] 《大毗婆沙论》...
释印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3745245.html
-
同在,即“祭神如神在”,是以祭拜者为主,祖先为宾,达到宾主契合,有著心意应通的经验。[23]大约在商代有“宾帝”或“宾天”的宗教意识,谓祖先死后,到上帝的身边,常在上帝的左右,故殷人祭祖先以求上帝,...下篇:“有天鬼、亦有山水之鬼,亦有人死为鬼者。”同注释1,页178。 [22] 同注释1,页311。 [23] 《礼记》祭义记载了祭祀祖先时如何以祖先为宾的过程,强调“谕其志意,以其恍惚以与神明交”...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645348.html
-
国际佛学研究创刊号(1991.12出版)页23-48
--------------------------------------------------------------------------------
页23
一、关于南宗禅或坛经的思想特质问题
如众所周知,禅分南北二宗;北宗禅只流行了一段短时间,南宗禅则自慧能以后, 历久不衰,对中国的思想与文化,有重大...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845354.html
-
处所说的『如来藏』其原语是否是 (Athagata Garbha),因为无原文无法确定。」(注23)
除非有原文为证,否则,将增一阿含的「如来藏」仅解作是三藏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样解释是「...如此,并未注明根据何处。
(注 22) 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或肉眼、天眼、慧眼。
(注 23) 见其所著「《佛教心识说之研究》,第六○二页,第三章,如来藏思想之发达,第三节初期如来思想...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145387.html
-
的经典依据为〈方便品〉。 理事、理教、教行是“以□例本”(注 23),佛理必须就 事、教、行等事□以呈现。后三重意义:体用、实权、已今, 则是“指□为...地涌出品、如来寿量品 ────────────── ( 注 23)《佛祖统纪》,卷 1,页 135c。 ( 注 24) 同前注。 ( 注 25)...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245389.html
-
以此二门不相离 故。 ” (注 23) 又此《 (华严)经》云“唯心转”故 。 (注 24) 又如《 (起信 ) 论》说:“真妄和合,名 ...─────── (注21)卷三下,《大正藏》卷 35,页 63 上 - 中。 (注22)同上注 ,页 63 中。 (注23)参见《大正藏》卷 32,页 576...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345392.html
-
相障碍,以为教体。”(注22) (五)、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中,于“能诠教体”之“无碍门”项内,亦有同之说明。(注23) 综上相互参酌以观,心、境两者在法藏看来具有相互融通之性质,故...一摄境归心真空 观、二从心现境妙有观、三心境秘密圆融观、四智身影现众缘 观、五多身入一境像观、六主伴互现帟网观。(注22)同注(5),《资料选编》,页296。(注23)《大正藏》卷...
邓克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445394.html
-
以自医病”(注23),然终以斯人斯疾而逝,得年四十有七, 赐谥法慧大师。其尝谓门人曰:“吾没后,无厚葬以罪我, 无择地建塔以诬我,无谒有位求铭记以虚美我。汝且以...〈病赋并序〉,《卍续藏》第 一○一册,页○一五二下。 (注 23) 《闲居编》卷三四,〈病赋并序〉,《卍续藏》第 一○一册,页...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445395.html
-
设教 来说明人间佛教〉,〈人性〉,〈人间佛教要略〉 ( 注23)。 (二)“人间佛教”的四个...------------ (注 21) 详前注。 (注 22) 引见《六十年》,页12~13。 (注 23) 引见《契理契机》,页47。 (注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4145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