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01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两首有关台湾僧人抗清的诗作*

    南路贼。……凡三阅月而事平。(23)  引文所说到的“北路贼”,应该即是前文郑兰〈剿平许  逆纪事并序〉中所说到的“北匪”。另外,陈衍还说:  北路彰化县之贼黄城受张丙约,以月之十二日旗嘉  、彰交界...,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页 1。)  (23) 引见陈衍, 《台湾通纪》卷 3,南投:台湾省文献委  员会, 1993,页 162。  (24) 引见前书,页 166。  (25)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4945436.html
  • 《十地经》与《十地经论》的缘起观与唯识观之关系研究

    「阿黎耶真识”----至于?之阿黎耶识的“大空三昧”,及  其次所举的转识观的“合空三昧”则分别代表“一心”的“真识”以  及“阿陀那识”的“妄识”。(注 23 )因此,《十地经论》的“心  识观”...14,页161。  注20 同上注,页162。  注21 同上注。  注22 同上注,页162、163。  注23 高峰了州《华严思想史》,释慧岳译,中华佛教文献社印,页  67、68。  注...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5145441.html
  • 《大般涅槃经》的佛性论(1)

    度媱欲,诸有淤泥,得无动处 ,不知所在。( 注 23)    以上对涅槃的描述倾向否定性, 若依字面上意义去了解 ,其结论会是“如来无常”。 ...常住性, 五常 是常命、常色、常力、常安乐、常无碍辩才。 经中叶迦对于 如来既然寿命无量, ────────────── (注23) 《大正藏》...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045464.html
  • 从“法性即无明”到“性恶”

    ”的  “实相” ( 注 23);但也可以是在批判地论和摄论二宗之后  , 所不得已而自我陷入的理论困局吧?    印顺法师曾说:‘以妄心 ( 相当于摄论师的“阿黎耶识  ” ) 为主体的,有漏法的...似乎困难  ──────────────  ( 注 22) 有关“三千法”,请参见注释 15。  ( 注 23) 陈博士,《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一书的第六章,  名为“实相之展现 -- 一念三千”。...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245467.html
  • 东初老人简谱(1)

    “  1929(民 18), 22 岁  受具足戒于宝华山隆昌寺。“  1930(民 19), 23 岁  辞师参方,先至安徽九华山,入寄尘上人主持之佛学院修学;当时教务主任系惠庭法师,梁石言先生教授...恶化,不愿在此时期赴日本,只有返上海。(‘日记’2)  1934(民 23), 27 岁  春,原想赴武昌佛学院,从厦门先回泰川原籍,路过镇江,同学数人约游焦山;遇智光长老,当时长老任监院;春期...

    释果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445471.html
  • 中国宗教与史的起源

    ,殷人亦以鸟为其始祖,  (注23)《左传》昭公十七  ────────────  (注19)屈万里注,《尚书今注今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  )页 60-61。  (注20)青铜器上...》,(台北,大通书局,1976),页 376。  而凤为风之意,在甲骨文中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见该书第三  九九片至四一三片。  (注22)张光直,,页4。  (注23)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645476.html
  • 菩萨戒本羯磨校勘说明

    希望住制止遮罪菩萨不与声闻共学。安住净戒律仪菩萨于利他中怀嫌恨心怀恚恼心少事少业少希望住.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23]犯。若由懒惰懈怠忘念无记之心少事少业少希望住.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住律仪语。与上合为一段。地持同。  [23]善戒次释云。若为知足名誉故不受者。得失意罪。  [24]此下性罪现行八大段。地持善戒皆缺文。  [25]胜子疏云。声闻极成之罪于菩萨为不犯者。非染心所作故。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345568.html
  • 《月喻经》的研究──以《瑜伽师地论》有关部分为主

    如何入施主家应供时,代表性  的教诫除《月喻经》、《施与经》外,还有《法句经》中之  “如蜂采华”的譬喻,它经常被引用于《阿含》(注22)、律  部(注23)等而被称为“过去七佛教诫”之第四尊佛拘留孙(...787上  (注23) 《五分诫本》大正22.P200上。《四分戒本》大正.  22.P1022中.1030上等。  (注24) 《四分戒本》大正22.P1022中,1030上  (注25) 大正24....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745575.html
  • 南、北传“十八爱行”之法说及义说

    南、北传“十八爱行”之法说及义说  中华佛学学报第三期 1980.04 出版  (pp.1-23)  杨郁文  -------------------------------------------...时式动词,与`bhavissami(注 23)相同;相当于英语 I shall become(我当成为、我当生成)。  “[有]或然。”整句当作如是解︰“[就有]‘我当生成也。 ’(‘ `...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945596.html
  • 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討

    界而已,故至《止觀》 (指《摩訶止觀》)正明觀法,並以三千而為指南, 乃是終窮究竟極說。(23) 由此段的記載,說明了天台智者有關觀行...(23)大正46‧296上。 288 頁 說」,反之,若未論及「一念三千」,乃非「終窮究竟極說 ...

    陳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145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