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龍樹亦云:「迦葉、阿難於王舍城結集三藏,為聲聞藏;文殊、阿難於鐵圍山集摩訶衍,為菩薩藏。」(23)聖教明證,義顯然矣。 此二亦名「大乘」「小乘」、「半」「滿」教也。聲聞藏法狹劣名「...其陳義寬廣,又名為「大」;因其陳義究竟圓極,又名────────────(21)同上注。(22)參見《菩薩地持經》〈方便處力種性品〉第8,《大正藏》卷30,頁902下。(23)參見《大智度論》卷100...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245600.html
-
》是一本般若经的科目。”(注23)英译者孔慈也说:“此论是《大品般若经》内容的偈颂体表解……它摘要地总括了《二万五千颂》的经文内容,提出经文内容大纲前后一贯的次序,并将传统佛教所建立的道次第,配入经文...因为所缘遍于一切所知。(颂23-24,“所缘一切法……”)(六)正行所为:能诱导菩萨发奋上达的究竟果。此分为三大所为。其道位限于佛地。(颂25,“思有情皆胜……”)(七)铠甲正行;于一一波罗蜜多中含摄...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6.html
-
异,则肇师虽圣,又岂圣于吾佛哉。 观国师曰:当取信于佛, 无取信于人。 吾事斯语矣!”(注 23 )
所以最后,他想把诤论的是非,留给后世的明眼者取笑。其说词曰:
...甚能?他亦引《大般若经》的语句:“色,前际不可得,中、后际皆不可得(现象于过去、现在、未来,皆不可能发现不变的本质)”(注22);以及另一句“色即是空(现象的本质即是可变化的空)”(注23),认为这就...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5.html
-
量论》,同前引书,页740下。
注23 同前注。
注24 见《卍续藏经》第九十七册,页729上-下。
第二节
注01 按《杂华钞》,即唐代清凉澄观所...113-118。
页112
注23 “色即是空”的经句,在《大般若经》中,有十二处之多,不 一一具列。但一般最为人熟悉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经 句,可见鸠摩罗什译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6.html
-
。若有分量是則有時,譬如稻穀等。[23] 〔結論〕:有故則有分量,故知有時。 文中所引用的方法論,正是〈正理‧勝論派〉的五段論證法。[24]此派認為時間之所以實有,是因有分量。世間...#8231;中論註和譯》,頁352,並無「第一義」的譯文。勝論師的時間實有,是就有為法而言。---見林煌洲譯《印度哲學史》,第一冊,pp.259~261。 [23] 剎那(ksana...
釋祖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1645769.html
-
23)此由一念理具三千自他具足与一念理满三千形成能感能应之关系,理虽如此,但必须藉缘方能显利他之功,而此缘了亦不离性,故能施设万端而不起自性应无方所。(八)三业不二门 三业不二门,此由自他不二而成,显一念凡心已有理性三密(身、口、意三轮),如十不二门云︰──────(注21)《大正藏》卷33,页919中。(注22)同上注。(注23)同上注。 ...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1645770.html
-
,再参考秘密结社、斋教三派、王爷崇拜的一些思想、信仰及组织方法而形成的 ( 注 23)。 这个说法,有点问题。上述的论辩,清楚地指出西来庵事件与鸾堂关系最密切,并非《转天图经》。不过要指出的是余清芳...士林慎修堂,1946 年初刊,1974 年重印)页 18-19。 此部份内容收录于王见川《台湾的斋教与鸾堂》( 台北:南天书局,1996 年)“资料选辑”中。
( 注 23)...
王见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2445785.html
-
所以为对治如此分别散乱之故,般若波罗蜜多经以三性说,来形成相违对治与能所对治,以避免有无二取的偏见,说偏计说依圆,无非是对治上的方便,说即说离,[23]亦是令人离二边而悟中道。在此可以看出陈那谨守三性...,《大正藏》册25,p.907c。[22]参考施护等译,《大正藏》册25,p.907b。[23]同上注,如说:“若即若离说者,谓般若波罗蜜多教中,有即有离故。……彼▓[ㄔ*扁]计依他等所有诸事相,或...
陈宗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245802.html
-
菩提(surendrabodhi)和耶燮德(Ye-shes-sde)二人,譯經的時間大約在八世紀末到九世紀初。[23]藏譯本經文如下:shaa ri'i bu de bzhin gshegs pas ...-----------------------------------------------------------[23]參見芳村修基〈正法白蓮華經?????語譯???展開〉,收於金倉圓照編《...
黃國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245803.html
-
,笔者虽曾在〈北魏初期儒学发展的问题〉一文中说明太武时代儒、佛斗争的的情形,[23] 然笔者在彼文中就没有从意识形态的发展角度来说明其时代儒、佛斗争的真正原因及现象。故,笔者认为有自意识形态的角度,...玄始10年岁次,大梁10月23河西王劝请令译,谶手执梵文,口宣秦言。……[36]就此二〈大涅槃经记〉之所记,蒙逊乃在敦煌会遇昙无谶。蒙逊在敦煌遇见昙无谶之后,因为“素奉大法,志在弘通”或“思弘大道,为...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34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