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日本统治台湾初期,对于台弯的民间宗教信仰原则上不加干涉,放任其自由发展 ( 注 23), 然而,一旦有违日本政策的活动则大肆打压取缔,上述地方士绅利用扶乩方式写成善书从事宣讲教化便是一例。... 23 日,黄玉阶接受日本当局的嘱托, 担任台北监狱教诲师长达十余年之久 ( 注 37)。黄玉阶的监狱教诲成效相当不错,据称他“善于诱掖,明晰理道,言至善恶报应之时,众囚徒皆唏嘘相顾,或低首羞愧,若...
李世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145958.html
-
的“不饮酒戒”,依然是个扑朔迷离的疑点。而这课题亦非笔者现今能力可及,还尚待学者在未来中能努力研究及发掘的问题。 四、《大智度论》十善道之概观 十善是从世间法贯串到菩萨戒的。[23] 可是为什么... [23] 土桥秀高:《戒律の研究》,京都,永田文昌堂,1980年5月,第一刷: p.131。 [24] 平川彰:《初期大乘佛教の研究》,东京,春秋社,昭和43年3月31日,第一刷: p....
释悟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845984.html
-
只谈理论,如此说来,可能会导出十二支缘起支 在同一刹那成立的谬误(注23);显然 在事实上,无此例证存在。这也是────────(注22) 97f.(注23)《大毗婆沙论》:“尊者设摩达多说曰:‘一...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945985.html
-
经典已散失了六十四部,而当时存在的九十七部中尚有一些经是《综理众经目录》中没有收录,(注23)而且有些可能也不是法护的译作(注24)。至于后来经录如费长房的《历代三宝记》、智升的《开元释教录》都是更后期...153-63.
(23)三经没有被收录︰《阿差末经》、《无极宝经》、《阿术达经》, T.55.2145.8c。
(24)如《出三藏记集》收录的《五盖疑结失行经》,道安说不似法护的 译作,...
梅乃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145987.html
-
,而思有以作进一步的推广,并不为奇。
其次,在北魏太武帟进军北凉而完成统一黄河流域之前,经已被代表北方世家大族势力的道教徒司徒崔浩和代表道教势力的天师(注23)寇谦之所包围,而且这两位汉臣已...参王仲荦先生《魏晋南北朝史》,页246~248。(注23)《魏书》卷 114〈释老志〉,页1452。〈志〉称“天师之位” 是太上老君下凡亲授于寇谦之。按,这当然是寇氏自我吹诩。(注24)《魏书》...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245990.html
-
计之理无乃是一体无异,( 注 23) 同样地,真性之随缘、依 他之似有、遍计之情有等三义亦无异。(注 24) 由此而显示 性相融通无障无碍, 如其... 45,页 499 中)。 (23) 如云︰“真中不变、依他无性、所执理无,由此三义 , 故三性一际同无异也,此则不坏末而常本也。”( ...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245991.html
-
作〈丞相张公祠堂铭〉,其中述及华阳县衡山镇民为张商英在护国寺所立之祠堂,就说“夫公之大节在史官,文章在天下,勋德在生民。”(注23)田楙的生平事迹不详,他为张商英写祠堂铭,有歌功颂德之意,不免溢美,...事略》(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卷102。(注22)《容斋随笔》(笔记小说大观本)卷16,页4。(注23)见《全蜀艺文志》(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
黄启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445994.html
-
土因。然就应中,义别有二︰ 一是法应︰净土三昧法门力故,现种种刹。二是报应︰以 本大悲愿力因缘,现种种土。( 注 23)
────...法身 所变现;故是佛身为本,佛土为末。 ────────────── (23) 同上注。 (24) 有关阿弥陀佛的弘誓,参见本文第二部分。...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545996.html
-
撤消,而任其自在变化,表现种种相状姿态,这是“相”。因而是无相之相( 注23)。这牵涉到对世间的积极的、正面的态度, 其涵义实超过人牛俱忘的泯绝无寄性也。本文以下的部份,即会讨论这个问题。 参、禅的...,泯绝无寄,在孤峰顶上,目视云霄,自然会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脱俗的美感与满足感。但孤峰顶上高处不胜寒,也会使人感到凄凉寂寞,这显然不是生命的圆实(圆满而真实)的境 ───────────(注23) ...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046002.html
-
时间。 如是说者此等所说皆依一时。一行增上说为圆满如实义者。得尽智时此四波罗蜜多方得圆满。[23] 这是关于《大毗婆沙论》里所认为的“四波罗蜜”,而在《大毗婆沙论》之中也举出了几种说法是有关于如何...24
23
具四十齒相
大人四十齒
22
24
齒齊平密相
牙平、齒不疏
25
25
牙齒鮮白有光明相
齒白、齒通味第一味
...
釋慈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446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