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29] 因此,只要社会尚不具备宗教消亡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宗教衰落。所谓“宗教的衰落”只是一种相对的说法,是某一地区某种宗教或教派相对于其昔日辉煌而言... “The Coming Underground Church in Europe”, CBNNews, Dec. 6, 2002.
[29] 马克思:《资本论》卷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刘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041285339.html
-
口说诤论比也。”[29]杨起元则在以儒学与佛道两家“其教虽异,其道实同”的前提下不仅认为佛道两家不会造成人心的沦丧,甚至认为学习佛道两家之说乃是良知本心的内在要求,排斥佛老者不过是执着于名称而已,所谓...页84。
[29] 赵贞吉:《杂著》,见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十三,页756。
[30] 杨起元:《太史杨复所先生证学编》卷一。
[31] 参见彭国翔:“王龙溪与佛道二教的因缘”,...
彭国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23585486.html
-
普贤法身之境界。正如“本智元始清净之性,乃为法身,则圆满心部本来清净之思想。本智无阻之妙色,乃为受用圆满之报身,则圆满界部俱成之思想。无二智慧之力果位,乃为化身,则圆满心及界无二之思想。”[29] ...与密宗传承研究》第292页,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27]《土观宗派源流》第72页。
[28]《土观宗派源流》第72页。
[29]《吐蕃佛教—宁玛派前史与密宗传承研究》第...
尕藏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84885643.html
-
月刊》1940年7月至1943年10月各期连载)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形。功德海著,刘立千译《西藏宗教源流简史》(《康藏研究》月刊26、27、28、29期,1948—1949年)是西藏宗教史方面的重要著作...成果主要体现在日文和英文,例如,翻译成田安辉的《英藏交涉沿革》(《湖北学报》第1集第28、29、30册,1903年11月);《华北译著编》卷30的《西藏英国交涉始末纪》(1904年);种山译《英侵西藏...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231886374.html
-
[28]。而且,祯明二年(588)冬天,摄山栖霞山慧布法师临终时,徐孝克曾为他建“涅槃忏”[29]。但是,由于文献的缺乏,我们无从了解“涅槃忏”的详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29~235页。
[28]盐入良道:《中国佛教仪礼における忏悔の受容过程》,《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11卷,1964年第2号,第733页。
[29]...
圣凯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153487345.html
-
认为 “礼本事亲,终于奉上”,而“佛踰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背所亲”[29],释儒在事亲奉上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于巩固封建统治而言弊大于利。针对傅奕的论辩,萧瑀合掌云:“地狱所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页993。
[28] 王溥:《唐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页987。
[29][30][31] 王溥:《唐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7311187941.html
-
:“培养悲智双运的大修行者,再创契应时代的祖师禅风;推广成熟人格的心灵艺术,提升良好的现代社会文化”[29]。但在现代禅教团成立三年之后的1992年,李先生开始在教团内部鼓励一部份同修兼习净土念佛,...192页。
[29] 〈现代禅宗门规矩〉,收在李元松着,《禅门一叶》,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194页。
[30] 此文原刊于《现代禅杂志》二十七期(一九九二年三月),在...
金柯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45088591.html
-
上半身之气,掌吸收、饮食、言语)、四、平住气(消化、吸收,分出精华或渣滓)、五、遍行气(遍行四肢之气)。而行者必需离欲、无念,超越贪念、愚痴、忿怒等不净行,令身心清净时,乃能醒此拙火[29]。从“海底...29-b3)
[11] 犹如电视及网路,有天线、地线,及可与全球网路、电路连线相通。
[12] 《庄子 大宗师》记载修道的过程,从外天下(先疏远天下,超乎世外)--外物(次将近身之忘掉)--...
熊琬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8322888955.html
-
“名色、六处、触”,随阿罗汉转。因为过去生中,已修集资粮,现生至名色、六处,或触支时,生起圣道而般涅槃——生般涅槃;在“受”中,分有行般、无行般涅槃[注29]。二、名色、六处、触三支,根尚闇混昧钝,...得心自在,随欲知义,发正愿已,便入边际第四静虑;从定起已,如愿皆知随欲知义者。(大正27.895上--中)
注29: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往色究竟,见《大毗婆沙论》,大...
悟殷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50489879.html
-
to be"一词,并不是牟宗三所理解和翻译的“实有”,而更应当是中文中的“是”。这个“是”,并不仅仅具有“存有”的意义[29],而更多地应当是一个动词,亦即德国人所说的“时间词”(Zeitwort)。... Sache des Denkens, Tübingen 11969, S. 3(中译本:陈小文、孙周兴译,北京,1999年):“存在与时间交互规定”。
[29] 牟宗三把将海德格尔的“是”与...
倪梁康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4391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