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说。但有一些相近的说法;如行思曾问他:“你到曹溪得个什么物来?”希迁答:“未到曹溪亦不曾失”。 [26] 另一公案是:“僧问:如何是本来事?师曰:汝因何从我觅?进曰:不从师觅,如何即得?师曰:何曾...道体呢?针对此问题,希迁再进一步做析物显空的阐释;如说:
当明中有暗,勿以明相遇;当暗中有明,勿以暗相睹。明暗各相对,譬如前后步。 [30]
以“明”、“暗”为例;“明中有暗”,“暗中有明...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951949.html
-
[26] 《高丽藏》册45,页257下。
[27] 《高丽藏》册45,页258中。
[28] 《高丽藏》册45,页258上。
[29] 《高丽藏》册45,页258中。
[30] 《高丽藏》册45,页258中。
[31] 《高丽藏》册45,页257下。
[32] 《高丽藏》册45,页257下。
[33] 《高丽藏》册45,...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951950.html
-
文中 国父自述所见灵异,不信佛教者也肃然起敬,咸生信心;已信佛教者,更加坚定。此文 国父不啻现王者身而为文武大臣说法也。也许大士在 国父面前放光现像,其意亦在此乎?」[26]姑且不论煮云是否作圣义解,...军舰屡逃劫运的例证,使他主张佛教徒应在工共场合及舟、车、机上,随时念观音名号,当可蒙受其利[30]。另举一例:有一刘东明因堂弟钓鱼时,不慎鱼钩钩入食指而痛声哭叫,他便开始念动「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1051982.html
-
执烦恼,有增无减,理又安在?故事理不二,是以事透理,非是以理概事,望大家注意!
实相念佛(慧明法师语录26)
诸同学,佛法法法平等,都有功德,本无大乘、小乘之分。如来设教,对症下药,以众生...不必计较。我等修心地法门,以利他无我为心愿,何有于谤!况密法根本原则,即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本。明白此理,一切谤语,何殊甘露!
大乘小乘(慧明法师语录30)
诸同学,佛说四乘,何尝有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1952005.html
-
26]梵天或大自在天造世说是印度种姓制度的神学依据。佛氏对现实苦难的发生作出缘生论的解释,否定是梵天或大自在天的安排,由此而主张众生平等。佛家历来以十二支缘起为释迦悟道的基本内容。熊十力于此致赞,表明...则成为阴柔郁结,而等乎妾妇之量已。”[30]熊氏对这种悲心切愿的体会,可以说是洽肌沦髓。别人要买鸡吃,他劝别人买已经杀好的鸡而不要买未杀的鸡,别人责备他为“不彻底杀生&...
韩焕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4652067.html
-
,当然就不会有意识心的差别、同异等诸相。由此体性起妙用而有妙见闻觉知,如佛之妙见闻。若伴生无明,则成为众生意识心层次的见闻觉知,即根、识之类。作者对经文之解释可能有误,以致有这些说词。 (26)关于...(30)关于第三十条的看法 经于十八界中辨识与意同异云:“又汝识心与诸思量兼了别性。”按意界之意本说意根,应是无间灭识。今乃专指思量末那,亦为误会。其伪三十(出自楞严百伪)。 紫虚的看法:楞严经此...
紫虚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2452161.html
-
道场,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中略)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26]这是圆融无碍的道场观,一切即道场,无处不道场。无住禅师所传虽与这种思想...智才称无所得,如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七:“有所得者名生死轮,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菩萨永断一切生死,是故菩萨名无所得。”[30]无所得正观是大乘修学的定境,最为殊胜。&...
道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5252224.html
-
。 [24]《大正藏》1564,册30,页3下。 [25]《大正藏》1564,册30,页4上。 [26] 同上。 [27]《大正藏》1564,册30,页4中。 [28]《大正藏》1564,册...故?离去法,去时不可得。若离去法有去时者,应去时中有去,如器中有果。”[25]“离去有去时,去时独去故。”[26]为了破除数论师的“因法假名时,离法无别时”无相离之执,及譬喻师的“别有时体,法是色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0452254.html
-
阐述了“方便唯识”与“正观唯识”的唯识学的两个环节,阐释了依他起通染净二分,注25真谛译的《摄大乘论释》和《佛性论》并强调“正观唯识”之衔接于“如来藏缘起”。注26因此,就唯识学在发展的过 页80 ...转变)。 注30如果暂不考虑回向所指涉的信仰对象的信仰论的问题,在主体性的阐示上,往相回向同时也指称了主体所发生的改变,亦即回向于主体 (异熟) 的菩提的达成。上述的解脱学意涵的识转变就是一种异熟的改变...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252273.html
-
注25但末章以系念弥陀,求生净土为言,不知其旨在何处。 注26他后来道经雪峰,遂问真歇清了禅师。 注27因闻清了“净土之修于道无损”之语,心中释然。其后他道经闽之福清,听朋友妙明居士陈思恭谈及其夫人...途,闻夫人事,乐为之记。非徒信[正]觉、[清]了二禅师之语,亦以为将来薰修者之劝云。” 注30毫无疑问的,经过此一因缘,王以宁就变成弥陀净土的正信弟子了。他心中理性的疑问已被感性的“信仰至上论”所支配...
黄启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352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