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注26)在这里,佛陀从“色病苦生”的角度讲了色、受、想、行、识俱为无常的道理,并告诫比丘们应以...。非不生彼。如斯诸见。实是有为业集因缘之所和合。以此推之。当知无常。无常即苦。苦即无我。”(注30)这里,须达多长者解释了一切“有”不过假因缘而和合,俱是无常,故而是苦,故而无我。同时,须达多长者还...
释青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5750857.html
-
《涅槃经》、《楞严经》的经文,和许多真言密咒。"26在这样的思潮影响下,见月对戒学的诠释自然也会带有泛佛教的色彩。像见月的《毗尼止持会集》即是用华严宗的教判来写作的。而运用诸经之经文,特别是采用咒语的...大众,俱遵佛制,皆去饰好,勿著蚕丝,勿类俗服,三衣不离,须染坏色,一钵恒用,瓦铁应持,过午律无开听,增修依教奉行,彼此策进,怠者随勤。30 以上十条规约内蕴戒律精神,而实质是以僧制清规的面貌出现,这...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0350873.html
-
上怨起与乐愿与上亲等。修此胜解既得无退,次于所缘渐修令广。谓渐运想,思惟一邑、一国、一方、一切世界,与乐行相无不遍满,是为修习慈无量成。[26]
此卷子中也称此种修法为“慈心三昧”,所谓慈心三昧,...嗔恚,难动如山。嗔为重毒,多所残害。不得害彼,自害乃灭。嗔为大瞑,有目无睹。嗔为尘垢,染污净心。如是嗔恚,当急除灭。毒蛇在室,不除害人。如是种种,嗔毒无量。常习慈心,除灭嗔恚。是为慈三昧门。[30] ...
宗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4250958.html
-
中国特色的华严宗教理。[26]杨文会企图继承和发扬贤首这一传统,且欲由贤首上溯至马鸣。他声称,“凡习此论(《起信论》)者,皆马鸣大士之徒”(《与郑陶斋书》,《杂录》卷六),并设想“以《大乘起信论》为本”,再...由此,杨文会大力宣扬净土法门,一生归依净土法门。 杨文会指出,“《华严经》末,普贤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厥后马鸣大士造《起信论》,亦以极乐为归。[30]龙树菩萨作《十住》、《智度》等论,指归净土...
楼 宇 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0151001.html
-
(附录21)等。
如宣传被收押而枷锁自脱灵验者,有《宣验记》载:高苟事(附录4)、郭宣事(附录8),《冥祥记》载:晋窦传事、张崇事、徐义事(附录27)、宋张兴妻事(附录30)、王球事(附灵41),梁...何处,深为叹惜。然“不觉《大品》忽自出外,闵喜持去。”或说此为周嵩妇胡母氏事,且更增一奇迹:“又尝遇火,不暇取经,及屋尽火灭,得之于灰烬之下,俨然如故。”(见四部丛刊本《法苑珠林》卷26)
如《...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0251002.html
-
冥祥记〉》[25]、王海燕的《湘西观音信仰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26]、王海梅的《〈西游记〉与观音信仰》[27]、孙世基的《〈观音得道〉今昔谈》[28]、郑筱筠的《观音救难故事与六朝志怪小说》[29]、夏广兴的《观世音信仰与唐代文学创作》[30]、欧阳康的《从〈观世音应验记〉到〈西游记〉──从一个方面看神怪小说与宗教的关系》[31]等。这些研究也主要以中国为范围,涉及的时间跨度则上自六朝,下迄当代,...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3751065.html
-
,一切分别皆是着实相执故,便同支那堪布。[26] 要注意的是宗喀巴有时也会提到他批评的真正对象,其实是与他同一时代的”号称中观师”,而不必直接是摩诃衍本人。宗喀巴其中一位大弟子一世班禅˙克主杰(...鲁格指出:”果让巴对”和尚见”的评价基本上与《巴协》所说的是一致的,即耽于”空无”边见所带来的乐受。”[30] 萨迦派的另一位大学者释迦乔丹(Sakya mcbog Idan,1428—1507)则...
黄敏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0051251.html
-
纪功碑。木杆之父土门(Tym?n)于魏废帝元年(552年)正月自号伊利可汗(?l Qa?an),约于当年便去世,可汗由木杆继任[26]。由两碑中都自称“木杆特勤”度之,当立于552年[27]。另在新疆...汗国后,叶护可汗曾“更引汉使及高昌使人入,通国书及信物,可汗自目之甚悦”。玄奘行前,可汗又“作诸国书,令摩咄送法师到迦毕试国”[30]。麴文泰及叶护可汗所修书信当均是以回鹘文书写的。可见到7世纪初时,...
李树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4951372.html
-
如行思曾问他: “你到曹溪得个什么物来?”希迁答:“未到曹溪亦不曾失”。[26]另一公案是: “僧问:如何是本来事?师曰:汝因何从我觅?进曰:不从师觅,如何即得?师曰:何曾失却那作摩?”[27]希迁...再进一步做析物显空的阐释;如说: 当明中有暗,勿以明相遇;当暗中有明,勿以暗相睹。明暗各相对,譬如前后步。[30]
以“明”、“暗”为例;“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相对”之法;纯粹之...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651411.html
-
124)。
[26] 《高丽藏》册45,页257下。
[27] 《高丽藏》册45,页258中。
[28] 《高丽藏》册45,页258上。
[29] 《高丽藏》册45,页258中。
[30] 《高丽藏》册45,页258中。
[31] 《高丽藏》册45,页257下。
[32] 《高丽藏》册45,页257下。
[33] 《高丽藏》册45,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651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