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Ortner (1989),Christopher Queen and Sally King (1996)。在东亚佛教方面,由于受到“海德格案”的影响,日本佛教与?都学派在战时与军国主义的关系,...诠释,以A. B. Keith与Hendrick Kern为 代表, (2)绝对主义的诠释,以Stcherbatsky与Murti为代表, (3)语言哲学的诠释,以Robinson等人为代表。 ...
林镇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044458.html
-
并非佛于彼受法供养。b.有说:世尊赞彼过去所修业道清净,感得如是美妙音声,令人乐闻,故作是说,佛非受彼法供养。c.有说:世尊赞彼能善诵持《波罗衍拏》、《见谛经》等,故作是说。d.有说:以彼比丘在丰马国...得成无上等觉,欢喜踊跃,发殊胜思。彼所施田,虽非殊胜,由思胜故,能招胜果。准陀于佛将涅槃时,见佛身形,少如衰变,又闻不久必入涅槃,恋慕不堪,其心扰乱,殊胜思愿不能现前,然由胜田,能招胜果。 b.有作...
释悟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444470.html
-
有餍足。云何为六?…六者求无上正真之道。(大正二、七一九b)[2] 从这几经中,可以很明确的看出,如来发心的目的是为求正真之道。 其次,根据《大毗婆沙论》对于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诠释,是局限在...来自于众生的苦迫。如《大丈夫论》云: 菩萨悲心唯有一事所逼迫,常为他事苦来逼迫,更无余事。(大正三十、二六五b) “智不住三有,悲不住寂灭”是大乘行者的最佳写照。要达到这个目的,具足如此的能力,是...
释成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045072.html
-
版·西藏大藏经·中观部,Tsha 46b2~ 47a2;北京版·西藏大藏经·中观部, Tsha 54b6 ~ 55b1 )。由于《明句论》的作者月称在批判清 辨缘起之说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5045280.html
-
现存有三个《游行经》的 异译本:(a) 《佛般泥洹经》二卷, 题为西晋白法 祖译。 ( 注 3) (b) 《般泥洹经》,东晋失佚,此 ... 俗称《六卷本》, 乃《北本》前十卷的异译。 [B] 大般涅槃经》四十卷,昙无谶 (Dharmaraksa 385 -423 )...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045464.html
-
────────(注3)一词的两种字源学式的词义解释,并且在评论这两种说法的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家对此一概念的理解,评述了文法学者对字源学式的词义解释的批判(参见德格版西藏大藏经中观部,Tsha46b2~47a2;北京版西藏大藏经中观部,Tsha54b6~55b1)。由於《明句论》的作者月称在批判清辨缘起之说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不少《般若灯论》中的相关说法(参见《明句论》Poussin校本,p...
万金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5845734.html
-
人如沐春风。 b.虽然看起来不是得庄严,却予人整洁、清净的感觉。 c.拥有实在的好声誉。 d.努力学习,以达到具定戒、定、慧与研习经论的标准。 20.解决问题 当医生与专业人士群聚一堂时,...正念是扬弃恶业,认同善业。 81.四念处的重要性 修习四念处非常重要,原因有四: a.这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工作。 b.这件事只能亲自去体会。 c.必须按时,有规律地修持。 d.可以产生...
班迪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0645869.html
-
。 依此看来“矛盾”与“不可说”是一体的两面。“不可说”意味 著「A”的不成立与“非A”的不成立,意味著「B”的不成立与 “非B”的不成立,乃至C、D、E....也是一样。而所谓的“A” 不成立,在一般的逻辑中,意思是“非A”成立;所谓的“非A” 不成立,在一般的逻辑中,则指“非非A”(亦即“A”)成立。( 其他B、C、D、E....也一样。)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345993.html
-
是一个曲折的───────────(注12) 大正48.295b。 321页 历程,自然未能直下体证那纯一无二的绝对的真理。颂的后二句“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显示了在这个无明与法性的...开示迷涂,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大正48.140a-b)(注20) 柴山全庆,op. cit., P.88。(注21) “泯绝无寄”是借用宗密判三种禅的一种用语,只取其意境,而不必取其...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046002.html
-
的归纳来看,便可以得知,所以他必定是凶手。
( 3 )指明“必要条件”的问题, 如 A 是 B 产生的必要条件,如果缺乏 A,则 B 便不发生, 像空气是人类生命的必要...必然”之混淆, 所谓“逻辑的必然”就是指如果前提是真和论证是有效( valid)时,则结论必然为真。有些陈述语句:如“ A 是 B ”,那...
杨政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3546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