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71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宗语言的种类

    将佛教带入西域,西域僧侣再将佛典传入中土。大致而言,在佛教从印度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时,其语言的转换略如下图[42]所示:   下置黑线者,系表有藏经者,如巴利语之巴利藏、汉语之大藏经等。欧洲语“△...塔传说的考辨》,载韩国东亚人文学会编:《东亚人文学》第2辑,2002年12月,第413-424页。   [42] 《佛光大辞典》“翻译”条,第7册,第6570页。   [43]有关“佛”、“佛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2878755.html
  • 归义军期敦煌寺院的迎送支出

    青光禄大夫检校……中书令……□(慕)□(容)中盈」.二人均掌军权.但慕容中盈的中书令衔是否为死后赠官,待达之后,曹氏夫婿之家,41才得以曹延禄内亲从知紫亭县令的身分,检校刑部尚书.42由此看来,能够...研讨会文集》石窟考古编,页42-43,49;马德,《敦煌莫高窟史研究》,页221.62敦煌名族任僧官及与统治阶层的婚姻关系,论者多矣,如:史苇湘,〈世族与石窟〉,收入敦煌文物研究所编,《敦煌研究文集》(...

    罗彤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90678801.html
  • 佛学问答——惟贤长老答

    改造,条件不够我就自己保持,稳坐泰山,过去讲:“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42、学佛后对世间的很多事情看得淡,以致觉得很多事情没意思,又没有出家的缘份,该怎么调节? 答:对很多事情...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878881.html
  • 解读形象,聆听理想——石窟乐舞形象与佛教思想精神

    佛陀教育基金会1990年版,第33-38页,第35、36、42、43页。)   佛经中对佛国乐舞的描写很笼统,多用“清净”“微妙”“庄严”“妙胜”等词语, 概而言之,着重强调佛国的乐舞呈现和受用,有别...

    王宁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94478980.html
  • 龙树菩萨所述的极乐净土义

    其后,又说:“问曰:但闻是十佛名号,执持在心,便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更有余佛余菩萨名,得至阿惟越致耶?答曰:阿弥陀等佛,及诸大菩萨,称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转。”(T26.42c)以下列诸佛菩萨之名...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1243879035.html
  • 新眼光读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的《选择本愿念佛集》(1)

    眼前的课题了。杨仁山与日本净土教信徒相遇已将近百年;百年前双方各说各话,百年后,如果后人对这场论驳的态度,仍然只能“自是非他”,不愿意打开心眼,尝试了解对方的长处,甚至丑化对方,就非常可惜了。[42]...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1579197.html
  • 试析《世说新语》与《高僧传》的材料问题——以支道林为例

    支公之品评」两部分.在支公对他人之批评方面,同於〈本传〉的材料在〈文学〉第42条:   支道林初从东出,住东安寺中.王长史宿构精理,并撰其才藻,往与支语,不大当对.王叙致作数百语,自谓是名理奇藻....

    洪嘉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4279227.html
  • 魏晋南北朝鸿胪寺及其外交管理职能

      魏晋南北朝鸿胪寺及其外交管理职能   【原文出处】中国史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804   【原刊页号】42~52   【分 类 号】K22   【分 类 名】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复印期号】199902   【作 者】黎虎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正 文】   汉代所确立的以诸卿之一的大鸿胪掌管...

    黎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5779257.html
  • 圣凯法师:论三法印的现代意义

    苦得乐的幸福之道,使之回归到精神的家园。[42]   现在佛教界强调提倡“人间佛教”,关注现实人生问题,正是契时机之举。但不能矫枉过正,忽略了佛教出离生死、追求永恒解脱主义的...页,正闻出版社,台北,1992年。   42、净慧法师《当代佛教契理契机的思考》,《法音》1995年第4期,9页,中国佛教协会。   43、星云法师《星云大师演讲集》(二),564页-567页,...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4379425.html
  • 普賢菩薩在大乘佛教中的定位及表徵

    自證自覺,不從他聞,因觀悟十二因緣之理而得道。[42]修行者倘達到了第八地辟支佛地、即五十二階位之第四十八階位這一階段,“已發菩提心,已登菩薩位,從賢入聖,修大悲大智行,上求下化”[43]。即自己既... 亦稱“貝支迦”、“辟支”。   [42] 《大智度論》卷十八、《大乘義章》卷十七。   [43]印順《妙雲集》下編之一《佛在人間》,第101頁。   [44] CBETA,T.24,no....

    张子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477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