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4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六道与五道

    ;页 668中21。六道:大十一,页361上4;页370中26;页371中18;页378下26;页379上1;页382中23;页475下5;页530下2;页 615下27。 C.《大方等大集经》...页171上8。 B.《般若灯论》,卷十,大卅,页99下16。 C.月称(Candrakirti)《净明句论》(Prasannapada),p.218,l.2~3;p. 269, l. 9;...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246836.html
  • 从文殊法门看《中观论颂24?1—6》(2)

    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有多方面的意义:a.对传统律制的反应,或采取宽松的解说;b.出家与在家佛教行者的抑扬;c.一乘与三乘的优劣(印顺法师[1981],984—988;994、953、955;982)。在...                                                     [1993C]  〈读“大藏经”杂记〉,收在《华雨集》,第三册,页221—  页291,台北:...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246883.html
  • 三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的,在王舍城、舍卫国、婆罗痆斯、吠舍离,憍赏弥等地佛在巡回说法的过程中,传授圣谛,使用在摩揭陀、憍萨罗、迦湿、弗栗恃、婆蹉等地流行的一种或多种语言,这些语言都可以认为是圣语 ( ārya vāc ) 的或者中国语言 ( madhyade?avāc ) 的变种。[xviii]以我之愚钝,我实在也看不出为什么是“自然”( naturel )。与上面的意见相对应,贝歇特还强调“方言的多样性”(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547082.html
  • 《阿含经》中所建构的佛教知识系统

     (1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2a)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识身。云何为六?   (2b)谓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   (2c...色离;不如实知故,乐著于色,言色是我,彼色随断。   (2c)如是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不如实知故,乐著于识,言识是我,识复随断。   (3a)若多闻圣弟子,如实...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647084.html
  • 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1)

    ,并尝试在大乘论典中找出它的教理依据。   1. 心理学之观点   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依德,在人类意识的底下发现了潜意识。不过,弗洛依德所发现的潜意识纯粹是个人的;在它底下,C. G. Jung...--------------------------------------------------------   30. C. S. Hall & V. J. Nordby《荣格心理学...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947161.html
  • 从喻嘉言之医学三书看佛教对中医的影响

    ---  2. 《大正藏》册 2,页 15c。  3. 《大正藏》册 26,页 692b。  4. 《大正藏》册 15,页 173b。  5. 《大正藏》册 33,页 9c。  页467 从喻嘉言之...

    申俊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147284.html
  • 龙树中观学与比较宗教哲学

    任教于加拿大考尔格里大学 (University of Calgary),该书所讨论的范围全以英国的宗教哲学为主,仅稍及美国,而全然不提欧洲的发展。 (注 3)在此趋势中,Mark C. Taylor...于字面的 (Literal)用法或读法,正在于前者经过意义的转换,而后者则无。若从容格 (C.G. Jung) 式的心理分析观点来说,象征所隐含的密义正是来自无意识的层面,特别是无意识的欲望。《龙树传》...

    林镇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347393.html
  • 金刚经之研究(2)

    ┐├第五八─六一偈─c施设大利法第二五化无所化分┘第二六法身非相分─第六二─六四偈─d摄取法身第二七无断无灭分┐ ┌e不住生死涅槃├第六五、六六偈┤第二八不受不贪分┘ ...同为有关佛土庄严问题的,故亦可合并为一。第七断疑(经一三、 C)与第廿五断疑(经一二○、a)同为有关微尘问题的,故亦得合并为一。第八断疑(经一四、 f)与第十八断疑(经二一、b)同为有关众生问题的,故...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847462.html
  • 净土思想之考察

    意已来,   p. 18  常净身口意,并化余人,净身口意。……是故菩萨舍众恶已,自行六波罗蜜,亦劝进入,使行六度。持是功德,与众生共求佛国净土”[42]。   C、‘无量寿经’卷上云: “时世自在...随意,悉自然至。天人一等,无有穷厄匮乏者也。衣服饮食,如兜率天”[49]。   C、‘大方等大集经’卷十六虚空藏品云: “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普光明王如来。……世界名曰大云清净,劫名虚空净...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8.html
  • 四谛现观之略探──以《大毗婆沙论》及《清净道论》为主

    经》中的“谛”,与真、实、如都是形容词;常用以形容真理──缘起与四谛。如《杂阿含经》卷16.417经说:   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大正2,110c4)  另,在《杂阿含经》卷...谛即是自相,若对诸蕴则为共相。因此:  由于对诸蕴名共相观 → 故现观时名观共相;  由于对诸谛名自相观 → 故于四谛不顿现观。  所以说:“于四谛不顿现观”。  C. 于四谛不总现观  最后,有部...

    释有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