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侧的蒙古文联语
右联(图3c):
?ljei qutuγ sumiy-a[23] yin ?indamani[24] metü saiqan
福寿 月亮 的 ...2002年9月)参看。
[22] 罗显明、罗丽华,《中国海棠山普安寺摩崖造像》,页45。罗显明、罗丽华,《海棠山》,页49参看。
[23] 来自梵文sōma。康熙五十九年北京朱砂刊本蒙古文...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62688659.html
-
具体化,例如“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观念的提出,明确了轮回的时间范围。《巴夏喀拉奥义》(Baskala-Mantra-Upannisad)[9] 第23颂说:
aham jyotir aham ...我是常(永远地存在着),但却不是最高我。我的本性就是以行为和经验作为特征的轮回。这是从以直接知觉等为认识依据的认识而来的。” [23]
在这两段论述中所提到的,专指现世的轮回,即个人现在正经历着的...
孙晶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0691538.html
-
诗百首》(A Cartload of Scrolls 100 Poems in the Manner of Tang Dynasty Poet Han-shan)的诗歌集[23],将美国式“仿寒山体”诗歌...拟寒山诗跋语》,载《拟寒山诗》,日本宽文6年刊本。
[23] 锺玲《寒山与美国诗歌作品,1980至2007》,《学术论坛》,2008年第7期。
...
罗时进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0991545.html
-
]佛教(尤其禅宗)则认为天地万物乃至诸佛全由人们心识产生,“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万法在自性”,[23]自心(或自性)即人的灵明之性,有时也称之为佛性或“法身”,它是世界的本原,“灵明之性,...22] 艾儒略《三山论学记》,见《天主教东传文献续编》第一册,第437页,(台)学生书局,中华民国五十五年。
[23] 敦煌本《坛经》,转引自方立天《佛教哲学》,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
马晓英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1091549.html
-
,而且从许多角度来看,海德格尔的整个思想都是与“人生哲学”正相反对的。虽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主要遵循了从基本存在论进入一般存在论的通道,虽然他承认此在“在存在论上的优先地位”[23],但如所...有效。
[22] 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同上,页348。
[23] 参阅:Heidegger, Sein und Zeit, Tübingen 1979, § 5(中译本,陈嘉映...
倪梁康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4391605.html
-
对象是青少年,但它是属于一切人的,是超越于年龄层次的佛教读物。[23]
由于是面对青少年读者,小说也配了大量的插图。插图的运用无疑是为了亲近青少年读者,同时也是为了增加了小说人物与事件的真实性及...高雄县大树乡:佛光出版社,1995。页1。
[22] Op. cit.. pp. 268-69.
[23] 圣严:《高僧小说系列:总序》,载林淑玟著、刘建志绘:《风狂三圣僧:寒山拾得丰干》。...
胡安江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5591637.html
-
考察》,《佛教史学研究》,23卷1号,1981,第15—32页;冈部和雄《民众佛教の位相——伪经の命?a href=mailto:おたどって》,东ァジァ佛教第3卷《新佛教の兴隆——东ァジァの佛教思想Ⅱ》...591-619页;《三厨经と五厨经——佛经と道经の混淆につぃて》,《圣德太子研究》2号,1966,第23—44页;《观世音三昧经の研究——六朝观音信仰の基盘》,《佛教大学人文学论集》1号,1967, 第...
杨梅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503492395.html
-
等龛(23)。
这一阶段两次集考古、美术、测绘等方面专业人员的勘察(组)团对麦积山石窟进行科学的、详尽的考察和研究,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勘察报告及内容总录的发表及对洞窟的编号,运用石窟考古的...248页,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
(22)麦积山文物保管所《麦积山石窟的新通洞窟》,《文物》1972年第12期
(23)张宝玺《麦积山石窟开凿年代及现存最早洞窟造像壁画》,《中国考古学...
魏文斌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560192482.html
-
无作。又云,法身虽复久住,有为之法(23),终归於无,其性空寂。若然者,亦法身实相,无来无去。如是,虽云法身说经,其相不生不灭,则无过也。
远领解曰:寻来答要,其义有三:一谓法身实相无来无去,与...《大智度论》卷九十九说:「诸法实相即是佛。」所以,诸法实相便是真如、法性、佛。
(23)有为之法:有为法,与无为法相对而言,泛指一切由因缘和合所为、有生灭变化的现象,又称缘起法。见《俱舍论光记》...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293159.html
-
,等等。到了大乘佛教时期,法身的说法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除了上述之外,还说一切法无生无灭,语言道断,心行处灭,无漏无为,无量无边,如涅槃相,是为法身;又有无所谓“生身”与“法身”的区别等说法[23]。...》卷五,《大正藏》第52卷,第31页下。
[21].僧祐《出三藏记集》卷十,《大正藏》第55卷,第76页上。
[22].《增壹阿含经》卷首,《大正藏》第2卷,第549页下。
[23]...
夏金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22093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