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句是循环性的存在,周流不息,可以顺时钟方向行进,也不妨逆时钟而行。 现代诗的思维方式也有相同的轨迹,如洛夫〈绝句十三帖――第一帖〉[35]: 玫瑰枯萎时才想起被捧著的日子 落叶则习惯在火中沉思...。此结论出现在页83。 [35] 洛夫:《雪落无声》,台北:尔雅出版社,1999,页46。 [36] 周梦蝶:《周梦蝶˙世纪诗选》,台北:尔雅出版社,2000,页39。 [37] 周梦蝶:...
蕭水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747965.html
-
。35因此《阿含经》的六识说,如印顺法师所言:“识为依根缘境而现起者,所以说明上不妨侧重差别。”36六识是依缘而生的相对论述,不可看成绝对的多识之说。 笔者试以将上述的认识论作图显示如下: 上面三...;《杂阿含经》卷十三,304~342经。《杂阿含经》卷四十三,1164~1177经。相应部《S 35,1》~《S 35,207》。见 杨郁文老师《阿含要略》p.287。 7《杂阿含经》 (CBETA...
释法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947972.html
-
之面对存有物与存有的无海德格在《甚么是形上学》( 1928 )一书里,专精深入地探讨 了“无”的问题。他指出“因为无是存有物整体的否定,它是纯粹而单纯的非有”(注 35 ), 因此,“无比起“不”和...
蔡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347983.html
-
;一有、无真实。
注15:同注11,叶,页485 487。
页35 真谛译:性三:一、恒无;二、有不真实;三、有无真实;此三本真实。 白话翻译:三种自性:一、常无;二、虽有但不是真实;...即显了世俗。”[35] 由上述注释可知:作为“粗世俗”的“世俗谛”可分成三种——“起名世俗”或“立名世俗”——它是由色、受,想等的自性(名词)与差别(谓词)来加以言说者就是;“取行世俗”则是由...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447986.html
-
毘35, 182c。
毘60, 313a。
毘56, 288b。成2, 259以下。
毘20, 103c。
毘52, 270a。
毘135, 700a。
以上列舉...43, 358a)、二本(同,274a)。
4 《俱舍光記》2(大41, 35c)。
5 境野黃洋《八宗綱要講話》上,132頁以下。
6 《出三藏記集》11(大55,78c以下)。(...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247999.html
-
之特别实体,反而从消极的意义,将之解释成:与心不相应的,与心识无关的较为妥当。因此,在经部系中,不承认心不相应行的实在性。35 总之,由于经部系以心不相应行为假法,所以对于无表,不承认其为实体。36 ...34 出处同上,15, 11. 35 关于此意义的心不相应,参照拙稿“心不相应法”(《驹泽大学研究纪要》通卷第14号,收录于本选集第2册)。 36 譬喻者的无表说,《大毗婆沙论》卷122,大27,...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448004.html
-
、行、识,也就是以身心诸要素的集合体之意,而称之为“蕴”者,也是佛教独特之处,乃教外所未有的。在原始佛教中, "khandha"[35]一语也用于表示印度一般的“肩”或“干”之意;而与此语有关的律之...(Kusinagara)沙罗双树间入灭时,先入禅定而后入灭,[35] 其过程是: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灭尽定─非想非非想处……空无边处─第四禅……...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748010.html
-
。
首先,在巴利论书中,《分别论》第16章是“智分别”?ā?a-vibha?ga 21,本章列出种种的智事(?ā?avatthu,智的基础)。一种智有68种,二种智各35...见法者即见缘起)35
或者,[75]
dhamma? passanto ma? passati, ma? passanto dhamma? passati.
(见法者即见我(佛),见...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848012.html
-
道志切,或只管打坐时,或向古人公案时,若逢知识时,以实志行,再高亦可射,再深亦可钓。不发如是心,佛道一念,截生死轮回之大事,如何得成?若有此心,毋论下智劣根,纵使愚痴恶人,亦必可得悟也。 或者,35 ...法眼藏九十五卷、永平清规二卷、学道用心集、永平广录十卷、普劝坐禅仪、随闻记等。世寿五十四。《佛光》p. 5622。 34 《曹洞宗全书》“宗源”下213页a。 35 同215页a以下。 36 同...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848013.html
-
?万法具吾一心,吾岂甘随哲学而昏迷?”[34] 这同欧阳自己说的:“毗卢舍那顶上行,六经皆我注脚”,[35] 是一致的。联系当时的社会条件,这也正是一种独立、自由、解放的呼声。 欧阳竟无极少谈及净土...
杜继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294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