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78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汉译佛经中的弥勒信仰--以弥勒上、下经为主的研究

    明显的也是“末法”思想。  3.《中阿含经(卷13).王相应品.说本经》,东晋.  瞿昙僧伽提婆译,收录在《大正藏》卷1,页508~5  11。  本经的后半部,释迦预言了未来人间净土的出现,以  及“...38 ,页263 中。引文中,“弥勒是姓  ”及“阿逸多是姓”二词中的“姓”字原来皆作“性  ”字。今依文意改正。  137页  3.对兜率天之胜境的描写:这即是一般所谓的“兜率净  土”。例如:“一一...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744450.html
  • 中国佛教早期忏罪思想之形成与发展

    支娄迦谶 No.626   15   2.舍利弗悔过  经  礼佛、忏悔、劝请、随喜、回施 欲求佛道 东汉 148-170 安世高 No1492   24   3.八吉祥神咒  经  持诵佛名、系念 ...

    释大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844451.html
  • 从历史与文化背景看佛教戒律在华消沉的原因

    少年弟子释怀业同行。 (37) 又有苾刍道宏  ,慕义净之名而追随西迈。 (38) 这些人在尸利佛室一方面  帮助净公整理经典和翻译,另一方也学习律典。(39)  3. 义净在武则天女皇证圣元年( ...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844452.html
  • 汉传佛教的展望与愿景——以印顺“人间佛教”为重心的探讨

    rdquo;。3.三阿僧祇劫有限有量,其精神为“任重致远”。菩萨之真精神可学,略可于此见之。   印老的人间佛教思想,若脱离菩萨精神来认识,则不免有所偏失。对于印老弘扬佛法最终...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744474.html
  • 从印顺的人间佛教探讨新雨社与现代禅的宗教发展

    ?佛在人间》,页154-156。  3. 详见:张慈田,〈佛学研究与修行-访江灿腾居士〉;悟慈,〈驳江灿腾居士论“佛学研究与修行”〉;陈苓,〈思想、行动两皆侏儒-评江灿腾先生之谬论〉;江灿腾,〈覆陈、...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244485.html
  • 当代台湾如来藏思想的诤议与回应──印顺之后的如来藏学诤议之评议(1)

    以及迈向当代如来藏学与佛教诠释学的理论建构的我自己的进路。  关键词:1.如来藏思想 2.印顺 3.佛教诠释学 4.天台佛教  【目次】  导论  一、诠释冲突:如来藏说之诤议与诠释冲突的解决  (一)...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344487.html
  • 前世今生之回到当下

    因个人的困扰、心情、愿望等等的干扰而传送出扭曲资讯。  3.有诈财嫌疑的通灵人通常会收取昂贵费用,要你依赖他的消息,并自夸他的能力只此一家,或者自称大师要你跟随,如果你看破他的伎俩,早抽身为妙。  ...

    布莱恩.魏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044500.html
  • “批判佛教”驳议

    1992年)。松本史朗的代表作,则有:(1)《缘起?空:如来藏思想批判》(1989年),(2)《禅思想之批判的研究》(1994年)。以上均为“大藏出版社”所出版。   3. 北美...

    恒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244503.html
  • 圆仁与唐代巡检(1)

    野胜年则按原书分卷对此书进行详赡的注释及研究,刊行《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研究》四钜册。(注9)注3.齐涛,《魏晋隋唐乡材社会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  95),页69-71。又见《入唐记》,顾本,“...

    黄清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444507.html
  • 西藏生死书(2)

    看不到自己的脸一样,心很难看见自己的性质。   2.心性深奥得让我们探不到底。我们不知道它有多深;如果我们知道它有多深,就应有某种程度的体悟。   3.心性单纯得让我们无法置信。事实上,我们唯一要做...眼神。他的眼神非常深邃宁静,几乎就要从照片迸出来,把你带进毫无执著的觉醒境界、禅定境界。然后,很安详地把你的心交给莲花生大士。   3.念咒   第三种方法是把心和咒声连结在一起,这在西藏佛教中很...

    索甲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94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