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9 敬安大师则在其诗中,直接实践并表达了对于艳诗的看法。其〈题苏小小墓二首〉诗之一云: 油壁香车不再逢,六朝如梦水东流。 风流回首余清冢,始信从来色是空。[60] 诗中借对美人艳史的凭吊,拈...说。 [59]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大陆版)(济南:齐鲁书社,1997),集部册 338,页 20。 [60] 释敬安著、梅季点辑《八指头陀诗文集》(长沙:...
陆永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842621.html
-
45-99。 野泽静证 ---1936 〈利他贤造‘庄严经论初二偈解说’に就て〉,收于《宗教研究》新13,60-81。 ---1938 〈智吉祥造‘庄严经论总义’について〉,收于《佛教研究》2-2...,4) [22] 大31,590b。 [23] 野泽(1936,60f)。而在智吉祥造的《庄严经论总义》中也说:“于大乘法能生起欢喜故,本论名‘经庄严’”。野泽(1938,113) [24...
释善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942622.html
-
rdquo;等,在60家以上;参与佛学研究的教内外学者多达数百名,出版的佛学专著多达数百种,发表的佛学论文在万篇以上,成果可谓丰硕。
一、佛教史的研究编写
中国汉、藏两系佛教,都有注重撰写僧传教...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1842631.html
-
写出了唯识及因明的注释。最后,因他自己无法全部认同诸师的论点(注60),故于一六一二及一六一三年,完成了“因明集解”及“唯识证义”二书。 十二、虚中广益:他是憨山大师晚年的弟子,教以研究唯识的下手处,...60) “证义”自序云:“俗诠之作,吾尝预商订焉,及其刻,则从与不从,盖参半也。“集解”之见,与吾合处为多,而不合处亦时有之。吾见之未定者,不敢不舍而从,而吾见之已定者,亦不敢以苟同也,此“证义”之所以...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4042658.html
-
) 一念投诚 即登彼岸 在1987年三月里的一天,我因患感冒到“浙一医院”去诊治。为了等护士叫号就诊,就坐在长椅上看看佛学书藉《印光大师法语》。这时突然过来一个年约60多岁的男子,指着我说:“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542739.html
-
说“一切法趣色,而唯色”。虽然山外诸师平时亦有引用“唯色”之言,但既非当处即具三千,故知礼斥之云:“虽引唯色之言,亦只曲成唯真心尔”[60]既唯真心,则只成天台别教,而非圆教。 关于天台一宗为简别...1987年第2期《世界宗教研究》,页33)与曾其海(见1995年5月《哲学与文化》,页447)。 [58] 参见《妙宗钞》卷一,《续》32、398d。 [59] T48、647a。 [60] 见知礼《十...
吴聪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742742.html
-
-b。 60 引文分别见《净土五经》合刊本,《观经》页8、《大本》卷上,页25。香港,香港佛经流通处,1993、11。 61 《妙法莲华经》卷三,T9、25c。 62 《大智度论》卷九十三,T...
吴聪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942744.html
-
印。 58《金刚经疏论篡要》,《大正藏》第三十三卷,第157页上。 59《金刚经疏论篡要》,《大正藏》第三十三卷,第157页上。 60《金刚经疏论篡要》,《大正藏》第三十三卷,第157页上。 ...
达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0842753.html
-
了藏文,(59)但成书年代不详。据笔者考证,更敦群培的这部译作已被保存下来。(60)在更敦群培之前,还未见到《沙恭达罗》的藏文译本,这是更敦群培对印藏文化交流作出了又一贡献。 (五)《军事操典》的...出版社,1994年版。(60)《更敦群培文集》第二册,第423-448页。(6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81页,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62)陈平生主编:《印度军事思想研究》,第175-...
杜永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5943028.html
-
31,60b)既然二师所传对“末那识”和“阿陀那识”的定义和解说一致,那幺只是“名称”安立不同罢了。也就是说有关第七识的立名,玄奘所传是以“末那”一名来说;而真谛所传则以“阿陀那识”一名来说。笔者以为...。” 43 《唯识三十论颂》,大正31,60b。 44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大正30,580b~c。 45 《显扬圣教论》卷十七,大正31,566b。 46 《摄大乘论》卷上,大正31,...
太虚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3443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