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993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儒家

    来说理,曾经数十次明确提到孔子。《中庸》据说是孔子后人子思所作[59],仅有一、两千字,但是这短短的作品中却多处提及孔子,并大量引用孔子的话[60],诸如"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com)  [7] 《哲学研究》1998年第10期第60页  [8] 《文史知识》1988年第6期第21~27页  [9] 请参看《世界弘明哲学季刊》1999年12月号《论宗教》(国际网址:www....

    恒毓(博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5743096.html
  • 藏传佛教格鲁派

    作风完全改去。在寺中设立教理学院,定出学习制度,规定学习内容,按部就班,循序涟进,先小后大【60】,先显后密。组织一套有次序有系统的学习经论理论,大师在噶当六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略加更改,定按三学原则...身心不约束则心散乱不定,心不定则不能生起思考明辨 之力。【60】先小后大:就是先由小乘的发出离心,然后到大乘菩萨的发菩提心和修六度 行。【61】法相学:研究诸法名相的一种学问。《...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0743108.html
  • 王明泉:弟子规简说(一)

    ........... 60   弟子规全文   总 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王明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0143169.html
  • 读《实相宝藏论释》笔记──关于大圆满的思想

    摄入空境则成为本净之地”(《实相论》60页)。  本元显融入大空,此空名为一切种相大空,一切种胜相之大空,非空空如也之顽空。所谓融入本体,亦即内收,非断灭也。若问佛已是解脱,一切己得自在,相用自在,何以...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2743203.html
  • 俄藏Дx3558唐《格式律令事类》残卷试考

    考试之需,撰《白氏六帖事类集》三十卷,又称《白氏经史事类》[59],其书杂采成语故实,而割裂饾饤,甚为四库馆臣所讥[60],然因其保存了唐律令格式条文,甚有史料价值,受到历史研究者的重视[61]。《...34—38页。[59] 《新唐书》卷五九艺文志子部类书类,第1564页。[60]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子部类书类《白孔六帖》条,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143—1144页。[61] 如仁井田陞《唐...

    李锦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2843204.html
  • 噶夏噶当佛塔艺术

    ,54~60页)例如,其中一件文献是用金粉和银粉抄写在拘谨的蓝黑皮纸上,大概是《般若波罗密多经》的片段。在两壁佛龛中发现有许多这种经叶,大部分破损且无插图。但却找到了印有几乎相同的无冠佛图像的三捆裹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01743385.html
  • 天台智者的果位论(一)

    一行相,可于一刹那入见道位而称为圣者,为进入七圣位之转戾点。[59]2.声闻之七圣位。此七圣位或是见道[60]名,或是修道[61]名,或是无学道[62]名,其特点是“苦忍明发,舍凡性,入圣性,真智见理...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743452.html
  • 智顗的“不定教”概念与天台宗思想结构

    頁。 7.本世紀60一70年代或之後,日本有一些學者曾提出,智顗只提出頓、漸、不定三種教相,無“秘密教”之說,從而引發過一場“化儀四教”是否智顗本人思想的討論。這種說法,顯然就是從智旭詮釋的立場,去...

    王仲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4143475.html
  • 試析印順導師對咒語的態度

    末藥、咒華鬘、咒熏香衣服、咒胎,亦如是。一切波羅夷。」[60]   《僧祇律》載有:「毘陀羅咒者。若比丘欲殺人故,作毘陀羅咒。害心作咒時,得越比尼罪。令彼生恐怖時,得偷蘭罪。彼死者,得波羅夷。是名...一分初波羅夷法」(大22,p.8b)。 [60] 《四分律》(卷56)「調部之一」(大22,p.981a)。 [61] 《摩訶僧祇律》(卷4)「盜戒之一」(大22,p.256a)。 [62...

    林光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5943491.html
  • 以智者大师与印顺导师禅观思想为主轴之比较研究(二)

    智者大师:《摩诃止观》卷五上,【大正藏】四十六册,页五五,中栏。   [59] 智者大师:《四念处》卷四,【大正藏】四十六册,页五七九。   [60] 性具,天台家认为这即是吾人本有之真如法性,又...

    性广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0243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