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6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因果论的中国化

    146~168。 [2] 「三言」指《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喻世明言》。「三言」里的故事多谈道德与业报观念,意在警世,故以警世、醒世、喻世为名。 [3] 这种研究路径的代表作如Robert...

    黄启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1951030.html
  • 观音信仰研究现状评析

    的《无缘大悲达观自在——院藏〈普门品〉观音画探究》[146]等。这些成果有的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涉及总体性的问题,如源流与演变以及特性等,有的则从具体的个案入手,进行翔实独特的...145] 马玉红:《艺术小百科——中国千手观音造像图考》,《历史博物馆馆刊》总第73期,1999年8月。   [146] 葛婉章:《无缘大悲达观自在—&mdash...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3751065.html
  • 柏孜克里克石窟寺始建年代及相关史事研究

    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53~364页)考订。  [⑥]“希堇”为Irkin的音译。《Tyrki T?llar D?wan?》卷一,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46页释为“Irkin——...

    李树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4851370.html
  • 石头宗诸师之“心性”思想(1)

    p. 146   “慕圣”、“重己”、“听律”、“念戒”、因自觉受“缚”而求“解脱”、觉受“垢”而求“净土”、觉有“生死”而求“涅槃”;这都是向外逐求的心理活动。问题是,心念所希求之境界,虚无自性,...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651411.html
  • 石头宗诸师之“心性”思想(2)

    师,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食者,正命食也;食者,亦是就六根门头见闻觉知,只不被他染污,将为堕,且不是同也。[146]   “类堕”、“随堕”、“尊贵堕”,指投生为“披毛戴角”的畜牲道、一般“...卍续藏》册137,页222。   [145] 《禅林僧宝传》卷1,《卍续藏》册137,页223。   [146] 《禅林僧宝传》卷1,《卍续藏》册137,页223~224。   [147]...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651412.html
  • 熊十力的体用论的基本结构与平章儒佛

    存有者做为殊散之存有者之朗显。二方面, 性体之开显自明诚, 知识论之横摄系统之照明活动(致知) 亦通过一念回机 (诚意) 而通贯于性体。亦与此中所论述的纵贯横摄系统相贯通。  页146  第三节  ...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3951601.html
  • 解读《鸠摩罗什传》:兼谈中国中古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2)

    [2]另参见塚本善隆:《仏教史上における肇论の意义》,塚本善隆主编《肇论研究》,京都: 法藏館,1955年,第130-146页。  [3]比如吕澂就接受了塚本善隆有关僧肇诔文的意见,见氏著《中国佛教...

    陆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351622.html
  • 印顺法师三乘共法与宗喀巴大师中士道的比较研究

    146~153)印顺法师特别强调身心自体就是“苦聚的一切”,世间的生命存在状态是“真实是苦,不可令乐”,著重从身心总体的意义来论说苦谛;《广论》则偏重于描述个别苦的具体内容。   比起苦谛,印顺...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751764.html
  • 从《杂阿含》第1013经经群看‘善终辅导’

    亡者舍利。若是考察古代印度僧侣如何处理后事,在巴利典籍中是无法找到线索的,但从不同传承的经、律或考古、碑文的文献中,就可发现僧众葬礼的具体描述。[146] 古代供养僧伽舍利或起建舍利塔,重点不在对尸骨...

    释天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751828.html
  • 石头宗诸师之 “心性”思想(2)

    知有,是类堕;知有而不碍六尘,是随堕。维摩曰: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食者,正命食也;食者,亦是就六根门头见闻觉知,只不被他染污,将为堕,且不是同也。 [146]   “...注,页458。   [144] 《禅林僧宝传》卷1,《卍续藏》册137,页222。   [145] 《禅林僧宝传》卷1,《卍续藏》册137,页223。   [146] 《禅林僧宝传》卷1,《...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95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