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6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格义佛教思想之史的开展(2)

    高僧传’说:  77 页   “往者西凉法谶,世号通人,后秦童寿,时称僧  杰。善披文意,妙显经心”(注146)。  而赞宁的‘宋高僧传’说第二期的译经师罗什、觉贤、  真谛等人的翻译是:  “...’卷一四、罗什传(大正五五˙一  ○一˙中)。  (注145) ‘高僧传’卷三(大正五○˙二四五˙下)。  (注146) ‘续高僧传’卷四、后论(大正五○˙四五九˙  中)。  (注147) ‘宋高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052280.html
  • 斋明寺旧藏卷轴佛画──以三宝佛画为例

    三宝佛。[28]  此三宝佛卷轴,画分三幅每幅长146公分,宽80.5公分,比斋明寺本略长略宽,  ---------------------------------------------------...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452281.html
  •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以佛教“度”与“解脱”概念为诠释观点(2)

    台北:广文书局,1972年初版),页295-296。《景德传灯录》卷8,同注51,页146-147。﹝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3(台北:广文书局,1971年);﹝元﹞释觉岸:《释氏稽古略》卷3(台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252369.html
  • 皎然意境论的内涵与意义─从唯识学的观点分析

    生身、器界为境相,有含藏诸法种子及被第七识执藏之故,所以又称作含藏识。见吴氏《印度佛学的现代诠释》(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页143-146。  页186  而被使用著。vij~...

    彭雅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352372.html
  • 唐代安西榆林25窟之卢舍那佛

    ---------------------------------------------------  38. 为<入法界品>之别译。  39. 《大正藏》35,页146下。  40. 《大正藏》...

    赖文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452375.html
  • 欧阳竟无先生的生平、事业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质(1)

    襄校试卷,就府、县西席记室者五。”  页146  (三)欧阳昱晚岁时,适值光绪皇帝推行新政,他对新政以及康有为等新派人物,殊无好感,对于戊戌时代新的政治理念深恶痛绝,欧阳昱这种激烈的反应,正是上升中的...

    程恭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652376.html
  • 智藏与寂护的二谛思想以及对唯识思想的收摄之比较

    1972, p.182-204。  (8)上山大峻:<`Saantarak.sita(寂护)?教学特质>,《印度学佛教学研究》,vol.VIII, No.2, 1960, p.146-147。  (9)...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79.html
  • 南北朝佛教流行的原因(1)

    令递相告,多被篣捶,以是人有逃散。│  │ │ │ (北史王罴传) │  └─┴─┴────────────────────┘  146页 ...

    萨孟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652391.html
  • 佛教寺院与国史上四种筹措金钱的制度

    元史》卷146,页9上)。《清史稿》卷129,页18下—19上把租税承包者叫作“朴户”。“朴”字可能是“扑”的误刻或者异写。《夷坚志》(涵芬楼本)“补”卷7,页3上中有“酒拍户”一词。此指酒税的包办者;...

    杨联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3152952.html
  • 民初上海居士佛教的发展(1912─1937)[二]

    会于教育经费,予以固定之担保[145]。不过,中佛会因短缺经费[146], 对地方佛教团体亦乏管理权[147],设办学务,实有困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5352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