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5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吴汝钧著: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2)

    息二边止。(28)  一念空见具十法界,即是法性。法性更非远物,即是空见心。净名云: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当于六十二见中求。(29)  佛一切种智知一切法,明、无明无二。若知无明不可得,亦无无明。...  (29)《摩诃止观》十下,《大正藏》四六·一四0b。按此处所谓空见,应是邪见。《摩诃止观》十上讨论观诸见境,谓“邪解称见”。(《大正藏》四六·一三一c)又谓:“推理不当,而偏见分明,作决定解,名之...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0.html
  • 吴汝钧著: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3)

    了。关于这点,智顗在三大部时期有较详尽的说法。(29)于是便可以说,破开一微尘心,即可看见三千大千世界的整个内涵。这便是一念心具足万法。智顗继续说,若破开一念无明心,便有诸佛所说之经显现出来。这诸佛...意思的较简短的文字,参看《大正藏》三八·五六八c。  (29)参看笔者前文〈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第一节论心的幻化性格与造业问题。  (30)《四教义》一一,《大正藏》四六·七六三a。...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1.html
  • 从文殊法门看《中观论颂24?1—6》

    正觉?弟子?    缘觉?惟加大恩演示其义!”(大正15,页507下27-29)(异译:《宝如来三昧经》,T 637,大正15,页519下) 。  6.《文殊师利现宝藏经》(T 461):  “我问言...看不到此一概念的用语。[29]所以,《中观论颂》在此到“中道”,可从二方面来说明:  a.《中观论颂》唯一提到名称的经典是KAtyAyanAvavAda:〈观有无品〉第15第7颂:“佛能灭有无,如...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347705.html
  • 以罗祖为例管窥其对晚明佛教之冲击

    的对象,同时良知说的“简易直接”,使它极容易接受通俗化和社会化的处理,所以王艮能“指百姓日用以发明良知之学”,王阳明以来有“满街是圣人”之说。(注 29 )这些说明阳明学说深入民间,不再为士阶层所专有...46;浅井纪 :〈罗祖#王阳明〉收于《山根幸夫教授退休纪念明代史论丛下 卷》(东京,汲古书院,1989),页1176;同(4),页66-67。注29 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

    释见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5.html
  • 赵州录(1)

    如何是学人本分事?”师云:“树摇鸟散,鱼惊水浑。”  29、问:“如何是少神底人?”师云:“老僧不如你。”学云:“不占胜”。师①云:“你因什么少神?”  校记  ①“师”,底本无。据两种校本补。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647834.html
  • 锡兰佛教记史文献及中文佛教文献(2)

    57] 摩诃那摩等著,韩廷杰译,《大史-斯里兰卡佛教史》上册,第五章,<第三次结集>,页29。   [58] 见平川彰,《印度佛教史》,页119。   ----------------------...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247848.html
  • 略探受“迦絺那”仪式所得

    衣服有关。  另外,依《十诵律》的〈问上第五诵中八法初迦絺那衣法第一〉受迦絺那者,有九种权利,即:得至十夜、六夜、一夜;无有五因缘留僧伽梨;无有五因缘留雨浴衣;数数食;别众食;二时不白得入聚落。[29]...权利”在《五分律》和《四分律》都称为“五事”(T22, 1421, 153b2、T22, 1428, 877c29),《僧祇律》称为“五事利”(T22, 1425, 452a19-20),《根有律》称为...

    释继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247850.html
  • 唐代天台忏法

    所立,直名凡下,欲用大乘忏悔重罪者,当依《方等》、《普贤观》等。是故南山判位太高,初心无分,高位无罪何须列之[29] ?  此文虽表达湛然不同意南山的见解,但也可知湛然之忏罪思想与智者大师有明显的差异...)。  [28]) 《辅行》卷四之二,(大46,258c-259a)。  [29]) 《辅行》卷四之二,(大46,259a)。  [30]) 见本论文第四章第五节:〈智者大师之忏法特质〉,其中所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347851.html
  • 佛教生死学中的生命治疗观

    座间修之法。其中加行六法系依金洲大师所传,29正修之法含止住修及思择修,30结行应以所集福善回向。一日可有四座修习,并需避免过急或太缓之过失。座间为防止所修行相所缘散逸,应当广阅有关开示该法(如:...三士的判分原则。  27 《广论》,页71。  28 在《广论》中的三士道,主要是针对“上士夫”(大乘行者)所开示之法,而下、中士道次第修心之法,仍属共法而应修。  29 在藏地有温萨巴大师所编纂之《...

    王 惠 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647860.html
  • 山西崇善寺藏《碛砂藏》本的价值

    8寸(29·3公分),一折页长3·3寸(11公分),经 文有断句,卷首末经题下有千字文函号及册次,版间小注如“华严卷三十四二”。以爱字 函为例,每卷经后均有题记,“爱四”文云:“杭州府钱唐县保安坊三条...

    何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04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