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0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解读 鸠摩罗什传 兼谈中国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上)

    庞大的僧尼群体存在。[35]但这些都不足以解释耆婆这种形象的出现,因为在现存的印度与中国的早期佛教著述中,似乎并没有像慧皎对耆婆这样的大胆描写求道女性的形象的存在。几乎可以肯定,这种对母亲在鸠摩罗什生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3756604.html
  • 平常人法语集

    体悟到“大陀罗尼法”,译为总持法,即可贯穿万法,就像一串佛珠一样,不会有遗珠之憾。修多罗(经),梵文就是綖线的意思。  35、楞严经是声闻乘回入菩萨乘的经典,故楞严经里叙述著很多种声闻境界,只能称善境界...

    吴耀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1856650.html
  • 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理想人格理论

    一个直截强悍的风格而已〔[35]〕。所以我们藉由<四行观>一文的文字义理所要说明的,就是这个强调作功夫的早期的朴实观念型态,并且连带见出佛家世界观的基本义理结构。也就从这两路进发,我们将展示一个佛教...,是以选为本文例材。  [34]:参见拙著<坛经的功夫哲学>华梵大学禅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一九九五。  [35]:参见拙著<《中国禅学通史》的方法论评析>北京大学主办「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北京九七国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0056767.html
  • 噶举派“大手印”与“那洛六法”

    修法了。因此对学者来讲,研究、使用这些材料就价值不大。  [34]宗喀巴著《密宗道次第广论》第二十二函。  [35]幻观成就法。内容分三:一、认证不清净之幻色身为幻变(梵音),想此身荣耀、美誉,富贵及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0556773.html
  • 宋代天台山家山外论争

    」,与山外派的「真心观」作为争论形式,意义上的总结.  参考资料  略号:  《大正藏》代表《大正新修大藏经》高楠顺次郎(1866-1945)等编.(东京:大藏经刊行会,1924-35出版;台北:新...

    释演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3556809.html
  • 读《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札记

    总知。发心归路平原客,北戍年满也不除。   S1494,辑考第861页,录补题作〔咏卧轮禅师看心法四首〕之二,诗云:  辟(譬)如求苏攒媱水 35 ,力尽不获熟(实)由愚 36 。智者求心不求佛,了本...平原客”,抑或“平虏客”。  34化□,非是;S0615原作“比戉”,为“北戍”之形误。  35辟,S0646、P2885作“譬”。苏,通“酥”,敦煌本习见,下同。攒 水,S0646作“钻于水”;P...

    张锡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2356992.html
  • 傅大士禅法的师授和嗣承

    言“冬,嵩头陀入灭”,谓乃“本《录》”35,《释门正统》卷八〈护法外传〉亦谓“光大二年冬,嵩示寂龙丘岩”36,程俱〈双林大士碑〉也称“光大二年冬,嵩头陀死于龙丘岩”,《佛祖统纪》卷二二则仅云光大二年“...32) 〈傅大士 禅观思想 考察〉。见注5。  33) 杜牧〈清明〉诗。  34) 页555下。  35) 《大日本续藏经》第壹辑第贰编乙第四套第五册。  36) 《大日本续藏经》第壹辑第贰编乙...

    张勇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2656995.html
  • 蒙古地区佛教艺术与弥勒造像

    藩院正式注册承认的呼图克图(Qutugtu)160人,呼图克图是蒙古语音译,是对上层大活佛之封号。其中,西藏30人,内蒙古57人,外蒙古19人,青海和甘肃35人,北京十四人。解放初期的1949年至民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3957010.html
  • 《楞严经》之念佛方法论及其理论意义

    的识。在《楞严经》处本具者只是无分别执著之智心而非识心,故而去妄即能显真,《楞严经卷五》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35]故而幽溪大师说:“一立一切立...

    般若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5057020.html
  •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背后的故事(2)

    (657年)闰正月,皇室和朝廷自长安前往洛阳,一住就是一年,玄奘也陪同前往。由于他的出生地游仙乡控鹤里仅在洛阳东约35公里处,因此就近还乡。其父母已早逝,大哥、三哥家中之人也已零落殆尽,只有一姐远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205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