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5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西藏密教简史

    ,他的弟弟——牟底赞普即位,即位后不久也被杀了,死时年仅29岁。身为藏王,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可见当时的政治斗争是多么残酷。  牟底赞普被杀后,他的弟弟——赤德松赞即位。公元815年,赤德松赞去世,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12456273.html
  • 论究“有灭涅槃”对印顺导师初期大乘菩萨观之启发性

    ?  答:彼坐禅人入寂寂住,或住或卧乐得果正受。作生灭见所,初观诸行乃至性除智;性除智无间,于泥洹果正受令安。依其禅成修道是,是禅成所作,是名果正受。[29]  从上述的引文看来,《解说道论》有三个...   [29] 《解脱道论》卷12﹙大正32,460c~461a﹚。   [30] 叶均译《清净道论》(简体版),p.655。   [31] Buddhaghosa, vol.II, p.123。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12656274.html
  • 云南佛教的历史及经典简述

    说明至少在立碑的时候,佛教已经在云南地方人士王仁求父子与唐王朝的交往中传入昆明。另外,现存大理国写经每纸约29行,每行17字,保存了唐代官本写经的格式,表明南诏写经是通过官方渠道传入,大理国写经《 护国...

    姚 珏 侯 冲 韩丽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30556327.html
  • 生活中的七觉支

    相续不断、不灭。(五)以修习“四正勤”贯彻始终。[29]   开法眼、清净圣慧眼之后,才有“正见”、“正志”,如是正念正知之下以“正行”修身、修心、修慧;“正行”的发动及运用即是“七觉支”的修习,以...  [4] 《杂阿含785经》大正2,203上20~204上14 ;参阅印顺导师《佛在人间》p.34;《增壹阿含经序品》:“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大正2,550中29 ;《杂阿含393经...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0756394.html
  • 佛教戒律与中古家庭伦理

    恶业恩(谓父母为儿女婚嫁操办酒席而杀生造业),远行忆念恩,究竟怜悯恩(谓父母即使百岁也为儿女操心)。这个经变的原本可能出自敦煌P3919号卷子《佛说父母恩重经》。[29] 宗密《盂兰盆经疏》卷上中也有...》,第605-607页按语。  [28] 关于汉唐时期社会上流传的《孝子传》及孝子故事的情况,参见郑阿财《敦煌孝道文学研究》,第467页《二十四孝探源》,台北,石门图书公司1982年版。  [29] ...

    张国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3356433.html
  • 龟兹佛画中壁画题材中有无大小乘佛教浅说

    ,分别为善觉王之女耶输陀罗、乔比迦、鹿王,并与耶输陀罗生有一子罗侯罗。据说他深感人世间生老病死的苦恼,不满婆罗门祭司及其梵天创世的说教,29岁时在月夜乘白马出家修道。开始遍访名师。后在苦行林中苦修6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3656465.html
  • 印顺法师与王恩洋先生

    回到四川,之后再也没有出过四川,印顺法师则在普陀、厦门、武昌等地学习,两人也没有机会见面。1938年,印顺法师到四川,住在重庆北碚缙云山,一直住到1939年底后去了贵阳大觉寺,[29]年底回重庆。第二...便诵习,诸有志者,幸详参之。”《王恩洋先生论著集》第2集,第649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8] 参见王恩洋《五十自述》。  [29] 《贵阳市志?宗教志》载:“大觉精舍,俗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0856503.html
  • 宋代台、禅二宗法统说之争

    法如行状》碑文、《楞伽师资记》和《传法宝纪》等三种。其中的《楞伽师资记》(撰于712-716年[29])是对《楞伽经》的译者、南朝的求那跋陀罗和提倡以《楞伽经》指导坐禅修行的菩提达摩及其后继弟子慧可、...

    宋道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1956582.html
  • 般若禅转识

    入如来教之大觉者。由于能知众生心,是能析说“心量”(注29)(楞   伽经云唯彼心量故),要教导众生,转识成智实在不是一件是容易达到的事。世尊首先为教   自己,训练自己(故现在政府要提倡师资训练),...

    晓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2256586.html
  • 解读 鸠摩罗什传 兼谈中国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上)

    于是深惟苦本,定誓出家,若不落发,不咽饮食。至六日夜,气力绵乏,疑不达旦,夫乃惧而许焉。以未剃发故,犹不尝进。即敕人除发,乃下饮食。次旦受戒,仍乐禅法。专精匪懈,学得初果。什年七岁,亦俱出家。[29]...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3756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