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4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觉意三昧与四句无生门

     非行非坐三昧者,上一向用行坐,此即异上,为成四句故名非行非坐。实通行坐及一切事,而南岳师呼为随自意,意起即修三昧,大品称觉意三昧,意之趣向皆觉识明了,虽复三名实是一法。(大正四六?14b-c)  ...从假入空破法遍”在破法遍的整个体系的位置,示之如下:   破法遍 1. 无生门破法遍 (竖) (1) 从假入空破法遍: a.从见假入空、b. 从思假入空,和c.四门料简  (2) 从空入...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3359901.html
  • 乱象中有新生:论明末清初比丘尼之形象与处境

    摄入核心,亦即只要是真实修行的即是僧,不管是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  [27] 此段所引二语,皆见《维摩诘所说经》卷二〈观众生品〉,收入《大正藏》第14册,页548b、548c。   [28] ...

    苏美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4059907.html
  • 熊十力《新唯识论》析论

    熊先生对禅宗的诠释亦非本文的主题,故这里也只好从略。 [28] 笔者以为这一点是儒佛会通的重要关键之一,但由于本文题目所限,这里也不拟处理。 Copyright (c) Hong Kong ...

    刘桂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5560047.html
  • 儒成与佛成─浅探儒佛修学进程之会通

    435c~436a)提到:   “云何为学?谓三胜学。一增上戒学,二增上心学,三增上慧学。”   上述的增上心学即是指定学。   之所以名为“增上”即是为了趣向更上的修学目标;以及指出不共于外道,唯...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260066.html
  • 佛教与自然生态(上)

    同位素C14测定和孢粉研究,证明它们已有一千年左右的寿命。后来挫开硬壳栽种,居然能发芽生长并开出艳丽的花朵;这也印证佛教“生命不灭”的真理。  同一年,日本的大贺博士也在千叶县的低洼沼泽地下,发现沉睡...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4260090.html
  • 大乘菩萨入世性之研究 ——以六波罗蜜为论述范围

    四)其它  Arthur Berriedale Keith着 宋立道 舒晓伟译《印度和锡兰佛教哲学─从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D.M. Datta , S.C. ...

    刘玉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5460102.html
  • 敦煌禅文献与禅宗史研究

    2918  《维摩十二时》S2454、P3141、56631  《学道十二时》P2943  《十二时行孝文》P3821—e  《伯侍郎作十二时行孝文》S2679、56103、P2690—c、P2690...

    冼立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1960172.html
  • 和谐世界,从何开始?——《普陀山宣言》、《全球伦理宣言》和《大学》之比较分析

    在该论文中,卢梭并不认为科学的进步就能相应地带来道德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而往往是正好相反。(参见[挪威)C·希尔贝克、N·伊耶著,童世骏等译《西方哲学史—&...

    陈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1960238.html
  • 悲愿弥陀佛唯心净土机

    鹗切摹D苣钪模c所念之佛,一而无间。   全心是佛,是无心也。全佛是心,是无佛也。如是“有”见不生,真知乃发。   既不住心,又不住佛,无心无佛,无佛无心,而不落断边,是“中空”义。中空者,照而寂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5260388.html
  • 佛教二谛与科学真理——暨论佛教肯定世间法的相关理论

    他们认为:A 科学研究的对象、状态和过程是真实存在的,微观观察不到的客体也是真实的。B 认识是外部世界的映象,理论对象只要在认识上有效,它便是实在的。C 科学理论是似真的、趋近于真理的过程。   反...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3360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