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相”。[57] 这种平等观,说明大乘是通达四谛皆是缘起、空、无自性,不离有为而说无为的。 《般若经》说菩萨应学习对四谛法相分别的基础。然若能透过法性空的如实观察,一旦如实智生起,则能了达诸法之无性、...卷23(大正8.384c)。 [55] 田端哲哉﹤说一切有部の“三世实有”说﹥《佛教学セミナ一》no.29(p.53)。 [56]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大正8.411c)。 [57]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245315.html
-
24) 《大》,第23册,页1031b。(注 25) 《大》,第22册,页442a。(注 26) 同上,页457c。(注 26) 同上,第24册,页457c。《十上经》,《大》,第一册,页57a。 ...。”(注 56) 一语说:“虽闻如来宝藏、一生传唱、听受无疲、己眼不开但数他宝、智眼不发、焉辩教宗。” (注 57) 当有人问及“多闻广读、习学记持、徇义穷文、何当见性”这一困难时,延寿再次指出,...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245390.html
-
前中华佛研所副研究员 释如石 法光学坛 第五期(2001) 页45-57 ?2001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台北市 -----------------------------------...125下。 27. 这段嘉言是宋朝理学家陆象山所说的。参见《陆九渊全集》卷36,“年谱”,页483(台北:里仁,1981)。 页57 《西藏度亡经》略究 鉴往知来: 两岸佛学教育研究现况与发展研讨会...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845406.html
-
。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先有恩诸有情所不知恩惠不了恩惠.怀嫌恨心不欲现前[57]如应酬报.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为懒惰懈怠所蔽不现酬报.非染违犯。无违犯者.勤加功用无力无能不获酬报.若欲...善戒此下有蓄物同白衣得罪.又以金银铜木角盂器受食得罪.二段. [57]藏本作平等酬报.地持作若等若增.善戒分不念与不报为二事.并释云.报者随施主心喜以持戒精进等事报之. [58]善戒此下有坐床过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345568.html
-
称之为决定思为体。甚么是决定思呢?就是瑜伽唯识
57页
护法之“证自证分”。最后,世亲结论说:“毗婆沙师说,形是实故,身表业形色为体,语表业体谓即言声,...圆面实,亦名胜义无自性性。”(注57)3无著更将染、净、常、无常与《瑜伽师地论》五种有性、五种无性,(注58)及《解深密经》之三有相及三无自性性相渗和而形成世亲自己之﹝极成真实圆成实﹞中道...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045597.html
-
旬”[55]呢?在农民的庄稼被“步骑万余,来去经践,驾辇杂沓,竞骛交驰,纵加禁护,犹有侵耗”[56]的情况下,“士女老幼”[57]能不“微足伤心”[58]吗? 既然“厮役困于负担,爪牙窘于赁乘。供顿...[57] 《魏书·卷第六十七·崔光传》[58] 《魏书·卷第六十七·崔光传》[59] 《魏书·卷第六十七·崔光传》[60] 《魏书·卷第六十七·崔光传》[61] 《高识传·卷末》[62] 《高识传·卷...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345827.html
-
37, 页 56a 4行 ~页 57b。 43 《大正藏》册 4,页360 中;《妙瓶》,页 61;《入菩萨 行论广解》,页30;Meaningful to ... 57b。
页68
有关本品偈颂的解释,到此就算告一段落了。这些偈颂的 义理都是很...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945927.html
-
影响了他在台发展事业的一些特殊作法。
就道场的经营来说,提供何种宗教资源,以吸引信徒靠近,是相当重要的。
57页
法云寺在大湖...所引发的全台排佛论,更是持续到数年之久。《鸣鼓集》的一再出版即是例证。(注 57 )
如何针对佛教与女姓的问题作反省,则是新一代日据佛教知识子继续要反省的大课题。 但觉力本人却在昭和 8 年 ...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045954.html
-
17)。
29页
知法善,梵行增广,多所饶益,开示显发。(注57)
经中“于此法自知、自觉成等正觉”所说成就...12,20》§5 经文有所省略,补足之则当如是:─────────────────(注57) 81a。(注58) 85cf.。(注59) (注60) ii.26。(注61) 84b。
...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045986.html
-
此中的第一门“所依体事”, 是指事法界,澄观藉用了十玄 门的教义、理事等十对来表之。( 注 56) 第二门“摄归真实 ”,指的是真空观,( 注 57) 即理法界。第三门... 《大正藏》卷35,页514上。 (56) 参《华严经疏》所引述(《大正藏》卷35,页514上) 。 (57) 如《华严经疏》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345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