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51篇,用时4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宗心识思想研究——以唐代为中心

    与发展-印顺导师九秩华诞祝寿   文集》,释恒清主编,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4,页393~422。   ———〈洪州宗心性思想评述〉,《哲学与文化》24卷8期,19978,页761~776   ...Asian Religious Tradition, edited by Chi-Shin Yu, pp12-24〈冉云华教授近作三篇〉第二篇:〈勘会或比较研究——宗密思想的主要观点 〉,依闻译,《佛光学报...

    高毓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2760181.html
  • 《永嘉证道歌》原作者溯源并歌文比较

    宗密,在其 823 年所著之《圆觉经大疏钞》也采用廿八代的理论;依据印顺法师的研究,[24] 神会荷泽派一直都一致地沿用廿八代之说。  (2)廿五代或廿六代之说,系出现于 829 年刘禹锡作的《牛头山...,《与柳田圣山论禅宗史书》一文,载于《现代佛教学术丛刊》1980,册4,页368。  23、见《景德传灯录》卷30,《大正藏》册51,页459a,第27行。  24、见印顺著,《中国禅宗史》,页257...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3160186.html
  • 佛教善恶观与现代人心的净化

    ?”智顗明确回答:“具!”[23]在《摩诃止观》中智顗对缘、了二性具恶的思想作了更详细的论述:“无明、爱、取即了因佛性,行、有即缘因佛性”[24];“无明、爱、取即是烦恼道,烦恼道即是菩提……了因佛性...,《大正藏》卷34,第882页下。  [24] 隋·智顗:《摩诃止观》卷9下,《大正藏》卷46,第126页下。  [25] 隋·智顗:《法华玄义}卷2下,《大正藏》卷33,第700页上。  [26...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0160224.html
  • “苦”之“自度”与“罪”之“救赎”

    168—175页,三联书店,1988年。  (8)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三联书店,上册,24页。  第二节 为两般的判定  愚夫背恶向善,佛道转求转远,放下身心便休,  一时善恶俱遣.天堂快乐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4460265.html
  • 爱国爱教:中国佛教的立世基点

    实行。1921年,政府修改条例为24条,但只删除细节之处,重要条文仍保留如故。1927年,冯玉祥以打倒迷信为由,在河南境内没收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同时驱逐僧尼,勒令还俗。1928年,北伐成功后,...

    冯巧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4960271.html
  • 对劳思光先生道佛诠释的方法论反省

    收摄进入佛境界之中[24],因此心性论足以涵盖万法,劳先生论及孟子心性论旨时亦明谓孟子是以心释天而非以天释心[25],成德之教始终不需宇宙论以证成价值,说实有之形上学亦不能完成主体性价值自觉活动,此说...以防学者误解。”(卷二页二九零至二九一)  [24]参见其言:“所谓一切一切境界皆属于“佛境界”。佛经每多重叠之语,此段无非欲穷举一切境界,其所用各词语,亦不必一一讨论;知其本旨在说一切境界皆不能外于...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3160329.html
  • 十二月的佛陀——妙语收录集(1)

    ?   24、一切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慧律禅师)   25、大地最卑贱,万物依之而生。   26、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   27、想到对岸去,就不能只沿著岸边跑。 (慧律禅师)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3260330.html
  • 《楞严百伪》辨义

    不能因此证伪。皆执断常之外道也。  24、经说八还辨见,以见还尘,仍属倒心从境,佛无此说。其伪二十四。  ————上述不知所云。《楞严》恰无“以见还尘”、“倒心从境”的说法。“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4960385.html
  • 悲愿弥陀佛唯心净土机

    名号,一念清净而圆成。诸佛 p-24功德不可思议,称名功德亦不可思议。如此法门,至圆至顿,不落次第。   二   以上所说,斯乃观慧。然虽了观慧须加修行,若虽了观慧而不起修,观慧便成虚解。所以烦恼起,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5260388.html
  • 龙树中观学中几个核心问题之探究

    断常见,入于众缘法,则能净尸罗。无我、我所心者,不贪著我、我所心,但知此心虚妄颠倒而无我法。无断常见者,以断常多过故。入众缘法者,知诸法从众缘生,无有定性,行于中道。”[24]   《大智度论》说: ... [24]《十住毗婆沙论》卷一七(《大正藏》卷二六,第116页中栏)   [25]《大智度论》卷七二(《大正藏》卷二五,第569页上—中栏)   [26]《中论》卷四(《大正藏》卷三○,第32页下栏)...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286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