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50篇,用时7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僧肇的般若学-以动静观与般若智为问题核心

    惑知”,所以“非有。故知而无知。非无。故无知而知。是以知即无知。无知即知。”[49],这说明了圣人的认知重点不在世俗的、片断的、对象化的有限知识,而在于对不可知识化[50]的般若真谛的了悟与体会,也从主...《中国思潮与外来文化》,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2年,页435-436  [49] 《肇论》,T45, no. 1858, p. 154, a2-3  [50] 包括言诠或符合世俗规格与类型...

    周延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5956493.html
  • 印顺法师与王恩洋先生

    不复有分别焉!”[50]“真常心而进为‘真常唯心论’,实有赖性空大乘之启发。性空者之一切皆空,不自无为常住来。佛说缘起,常识见其为实在,以理智而观察之,探其究竟之真实(胜义),则知非三世实有,非现在实...王恩洋先生论著集》第二卷,第三二五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49] 《读印度之佛教书感》《王恩洋先生论著集》第二卷,第三三二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50] 《印度之佛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0856503.html
  • 宋代台、禅二宗法统说之争

    圣人之意为其说,虽能编连万世事,亦何益乎?书曰“记诵之学,不足为人师”,清之谓欤![50]   针对神清的非难,契嵩还专门撰写了《传法正宗论》四篇予以详细辩驳。在《正宗论》里,契嵩由传法史考订禅门祖师之...

    宋道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1956582.html
  • 中国文化与宗教发展趋势

    民族这一层次的结构单元,我们中国有50几个,而那里,不完全的统计是3000多个。可知,这是一个人种构成非常复杂的地域。  此外,这个地方,还有自然资源稀缺的问题;还有地理环境保护缺失的问题。在这些初始...

    江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3356598.html
  • 信仰危机与中国宗教的恢复及现代化

    全面复兴。当然在思想层面,是以儒学为核心的,在宗教信仰层面,实际上是以佛道为核心的。比如说我们讲的那个“一贯道”,在大陆是非法的,早被查禁了。在台湾的一贯道是50、60年代恢复的,是合法宗教,在香港也是...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3356599.html
  • 解读 鸠摩罗什传 兼谈中国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中)

    大乘为化”的“积极分子”[49] 苏摩不但向鸠摩罗什宣讲了大乘经典《阿耨达经》(Anavatapta Sūtra),而且也是最早让他接受大乘空观的人。[50]南北朝的佛教僧人,特别是像慧皎这样具有强烈...

    陆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3856605.html
  • 平常人法语集

    指月之指一样的,当您看到月亮时,就会发现千万手指,分毫不差的指向月亮。所以,当您看到实相时,就会发现万法都是分毫不差的佛法,也自然就会尽通万法,三乘一如。   50、一真法界无证、无悟,本然即是。  ...

    吴耀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1856650.html
  • 丛林的组织和常识(2)

    。因此,僧伽闭体,就是正法的承读者。   僧伽的使命及其来源是:释尊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教化了五比丘。最初受教的是耶舍,后来是他的四个朋友。继之又有50位鹿野苑青年受释尊教导而证得阿罗汉果,60位的弟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3056664.html
  • 出世与入世的生命实践─佛光山僧众的生命经验

    二:由三学看佛光山的处事原则 47  表三:佛光山行政组织、《敕修百丈清规》组织之对照... 50  表四:佛光山丛林学院课程规划.. 62  附图 十二因缘与三学关系图  附表一 发心因缘  附表...

    邹秉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3256666.html
  • 宁波七塔寺桂仑老法师略传(2)

    受到了广大信众的拥戴,甚至得到了像赵朴初老人这样的大家  关心,这全是靠他的一生正行而赢得的荣誉。桂仑一生在寺院里度过了70余年,在宁波七塔寺住了50多年。几十年的寺院生活,对他来说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41156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