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及总持一切善法之陀罗尼。例如4、6、8、10、13、22、23、28、29、31、35、36、38、40、42、48、49、54、59、61等经所言,如此忏悔与三昧结合之思想,可谓大乘忏悔经典中,...向清净比丘说罪之“对首忏”,以及称念佛菩萨名号之忏悔外,亦有如31、42等经所谈梦相,以决忏罪是否清净之“取相忏”;此外,大乘忏悔经典中最重要的理法依据,乃是正观法性平等,罪性本空之“无生忏”法。此种...
释大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844451.html
-
罪, (31) 而犯此罪的比丘只要向另一位比丘下跪忏悔,便可解罪。如 今灵裕为了防犯人们因吃□而犯突古罗罪,用拒绝继续说法 作 ────────── 律》和《四分律》对这些行为亦视同犯波夜提... 113、114 和 115 戒。 (28) 参拙作 Vinaya in China 页 31 ~ 36 页。 (29) 《四分僧戒本》略云:“若比丘自手断人命, 持 刀授与人,是比丘波罗夷,不...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844452.html
-
特质坛经的思想特质:无〉第二节“从不取不舍与自性到无”,收于《国际佛学研究年刊》创刊号(台北,1991),此处参见页31。 [34] 同上注,页29。 [35] 《坛经》,般若第二;引文见《大正藏》...或第二序的经典之解读。[31] 而所谓的(2)佛教主体理论建构是指由上述的经典解读来整理出佛教核心概念的脉络并显示其境界。而(3)佛教主体理论建构的落实?#092;用则是指上述所建构的佛教主体理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444488.html
-
31]而众生既知自身有佛性,由闻佛所说法而得胜解、于法坚持而正修行,便能解脱诸烦恼趣,证得清净如来实体。[32]《不增不减经》进一步解释众生身中的佛性义。将如来藏、众生界、法身、第一义四名指同一义。[...不说佛性义。导师的结论是:续译部分,是以《般若经》空义,龙树的缘起中道说,缘起说,净化“前分”如来藏──佛性的真我色彩。[35]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但众生的佛性是假众缘,待众缘而后成的,是无自性...
释学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145074.html
-
大般若经》一再说:“以法住性为定量故”、“诸法法性为定量”、“皆以真如为定量故”、“但以实际为量故”[31]。以此空性作为修持的指导,也以此空性作为修证的准量,说明为“学空”。故《大智度论》言:“初名...有其“所缘”(alambana),修定之时只要专心摄念于所缘,久之即能引发定力。修定的所缘,佛教中说的不少,瑜伽师说有四种:周遍所缘,净行所缘,善巧所缘,净惑所缘[35]。但无论如何,一定是合于两大...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345081.html
-
iii,248(《中部.谛分别经》),相当于《中》31,大正 1,页467中,及《增》27.1,大正2,页643中。“舍梨子比丘, 能以正见为导御也。目乾连比丘,能令立于最上真际,谓...不是“智慧”(注31);而且,既然将舍利弗置于呵斥对象的首位,即是承认佛陀诸弟子乃是以他为首,就《维摩经》的───────────(注30)心理学家对“性格”(character)一词所给了的定义是:...
林昭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345391.html
-
一切善法之陀羅尼。例如4、6、8、10、13、22、23、28、29、31、35、36、38、40、42、48、49、54、59、61等經所言,如此懺悔與三昧結合之思想,可謂大乘懺悔經典中,修習懺法的...」,以及稱念佛菩薩名號之懺悔外,亦有如31、42等經所談夢相,以決懺罪是否清淨之「取相懺」;此外,大乘懺悔經典中最重要的理法依據,乃是正觀法性平等,罪性本空之「無生懺」法。此種懺悔法,幾乎是大乘...
釋大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445588.html
-
性质。它的主要服务领域可归纳为十大类:【30】【31】 1、弘法。主要包括日常礼请法师或居士讲经、印赠经书、网上佛教知识、免费录制流通CD、VCD等佛法资料。 2、推动种族宗教和谐。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在家里面,都能和敬相处了,就要进一步把慈悲法喜幸福普施给社会大众,大乘的佛教,就是在家的佛教,在家的信徒更应该本着大乘菩萨的大慈大悲大智大勇的精神,从事普济社会大众的事业。” 【35】星云法师也把他这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2845657.html
-
Questions of Milinda, in the Sacred Books of the East,Vol.31,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五○,727页。 (注 31) 新罗圆测,参看成唯识论,藏要第一辑,二二号,南京支那内学院 ,1937。 (注 32) 宋高僧传卷一四,大正卷五○,790页。 (注 33) 大正藏二○六○号。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445671.html
-
转识论》,大正31 、62c,“离识之外无别境”、“境识俱泯”。 注5 参考R.Sokolowski,《The Formation of Husserl's Concept of ... 31.P785b。 注 31 同,大正 31.P785c。 注 32 《唯识三十颂》虽一般许为八识论,但由于结城令闻与宇井伯 寿,两人对于八识说成立的关键,即“末那识”(作为第七识 )的成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145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