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206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佛教人伦理精神对中国当代社会之反省

    卷23,页75下、76下。(注26)同注(25),页79下。(注27)《妙华莲华经》卷4,《大正藏》卷9,页31。(注28)《旧杂譬喻经》卷下,《大正藏》卷4,页517下。 ...而如来藏系则强力反弹︰ 十地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察自性起,如是、如是无限诸 性种种异见。如来之见如是难入......不惜身命为众生说如来 藏。(注31)更有进者︰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1645771.html
  • 再論《妙法蓮華經》之「十如是」譯文

    2,頁18~22。另參照荻原雲來與土田勝彌校《改訂梵文法華經》(東京:山喜房,1934初版,1994三版),頁29;蔣忠新編注《梵文妙法蓮華經寫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頁30~31...dharmaa”譯為「法貌」,《正法華經》中還有其他例子。[30]「眾相」當然是「法相為何」的對應詞,「根本」應是為了補足四個音節的添譯詞。[31]最後的「法自然」對應於「法性為何」,《正法華經》將“...

    黃國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245803.html
  • 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 -- 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槃”之争(1)

    的还原〉,《东方宗教研究》新3:31-55。[7] 《大正藏》册45,页126中。[8] 《大正藏》册45,页125下。 页354 (二)重“至极”与“未极”之别  〈次...31]僧肇谓〈般若无知论〉中“真智观真谛,未尝取所知”的“不取”,既非“无知”然后不取,亦非“既知”然后不取,“无知而无所不知”的“知”,本身即没有半丝的取著,故能“不取而知”。  庐山与关中在第四难...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845816.html
  • “人间佛教”的经典诠释

    佛教”并非太虚一人所提倡,而是当时整个中国佛教界的风潮。本文仅讨论发端于太虚的人间佛教。   2. 详见:符芝瑛《传灯──星云大师传》,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5,页35~40。  3. 引见:...。(参见:张慈田〈佛学研究与修行──访江灿腾居士〉;刊于《新雨月刊》31期,台北:新雨佛教文化中心,1990年2月,页22。)但是,陈苓则持相反意见,以为慈济事业确实受到了印顺的精神支持。(参见:陈苓...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045839.html
  • 竺法护的翻译初探(注1)

    这表示他没有前人已翻译好的译本作对比。(注31)前后只用了二十二天把一本有十卷共十万言,占了《大正藏》七十二页的经典译完,这个记录实在惊人。在元康元年七月七日,法护翻译《如来大哀经》,在当年...)《须摩提经》T.12.334.76~78,《须摩提经》T.12.334.78~81。(30)T.55.2145.48b。(31)T.55.2145.56c。(32)T.55.2145.63c。(33...

    梅乃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145987.html
  • 张商英护法的历史意义(1)

    慧宗──────(注27)吴澄《吴文正公集》(商务影印《四库全书》本),卷31 〈跋张丞相护佛论〉。(注28)见《续藏经》册47(中华佛教会影印《续藏经》本),惠洪著 《法华经合论》及... 师神交道契,故不敢忘外护之志。(注31)可见张商英得法于兜率从悦后,更坚其外护之志。他的“外护”作为之一,即是竭力推荐德高望重的禅师出主各地方要刹,同时也提拔后起之秀。譬如他主江西漕运之时...

    黄启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445994.html
  • 林秋梧(证峰师)的佛学思想探源

      二、林秋梧的佛学译述及著作  甲、译述:  1. 〈龙树世亲二菩萨的教系〉境野哲著(《南瀛》卷7之2、页35?40、昭和4年3月)。(又卷7之3、页25?31昭和4年5月)。  2. 〈惠远与觉贤...4月)。  5. 〈女人成佛思想的变迁〉松本文三郎著(《南瀛》卷11之3、页26?31、昭和8年3月1日)。  乙、著作:  1. 〈伟大 忍辱行〉日文(《南瀛》卷5之4、页26?28完稿于5月4日,...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546110.html
  •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1)

    12) 大正藏七,1019 页下。 (13) 大正藏七,1020 页上。 (14) 大正藏九,31 页下。 (15) 大正藏九,37 ...29 年 3 月 30 日初版,昭 和 38 年 7 月 8 日第五版发行。 (22) 大野法道著《大乘戒经?研究》 11 ~ 35 页。 ...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3446264.html
  • 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大乘廿僧’释义(2)

    18、(19)、22、21、b、25、A、B、C、D、E、(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9、(40)、45、46。由此便可以明显地看出:“合论”中关于...(注 30):见前注一八引书,39a6。  (注 31):见附录,经文19。  (注 32):此句除什译本作:‘若减一劫’以外,余译本均作‘若一劫余’。见附录,经文20。  (注 33):见...

    陈玉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0946318.html
  • 佛教临终关怀的当代难题

    厌恶的反应。所以,如医生确定为脑死,接近死亡,那末移动身体与分割器官,对病(近)死者是没有不良后果的。[31]  印顺导师从唯识学的教理去判断,在“脑死”的情况下,身体部分变冷,此时虽有微细的末那识与...当时的志愿,还要视发心之后的实践与练习而定。从发心到完成,其中有许多中间过程,并非当下即可一蹴而至。古德曾说明实践历程的次第辛苦云:[35]  静中有十分功夫,动中才有三分把握;动中有十分功夫,梦中才...

    林其贤、郭惠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2846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