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71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冯焕珍:庐山慧远大师的法性思想探微(续)

     [18] 隋·释吉藏:《中观论疏》卷二末,《大正藏》第42卷,第29页上。   [19] 陈·慧达:《肇论疏·不真空论疏》,《大日本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23套,第4册,第429页背上。 ...《大正藏》本《弘明集》作“主”,这里据严可均校辑《全晋文》卷一百六十一改。(参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3册,第2395页上,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1版。)   [42] 东晋·...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2879394.html
  • 藏传佛教宁玛派

    朗格扎等处掘出《修部八教》、《密集》、《金刚橛》、《马头明王》等重要密法。他的弟子白旺钦继承了他的事业(《智者喜筵》上634-639页、《降央钦则文选》41-42页)。   伏藏中最大的发现是《宁提...。  《堪卓央提》:亦是隆钦然绛巴所掘,是广释《堪卓宁提》的书。   上下掘藏大师等掘出之伏藏法是宁玛派根本典籍,作为讲解和实修的重要依据(《智者喜筵》上574、649页、《降央钦则文选》41、42...

    刘立千著

    |教派|宁玛派|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2305201285.html
  • 佛教量论因明学的正智观与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

    排斥。[42]   如果方法能够正确指明我们应该怎样运用心灵进行直观,使我们不致陷入与真实相反的错误,能够指明应该怎样找到演绎,使我们达到对一切事物的认识,那么,在我看来,这样的方法就已经够完善,不需要...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又顺真:《康德的基督论》,见于《基督教文化学刊》第13辑。  [38]【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之《译后记》,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39、42页。   [...

    顺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13938128.html
  • 《宗镜录》三量说

    彼心智,以无所依扶尘,缘阙不生,得非择灭。虽是定火,亦不能烧,麤细异故。定火对世火,虽是细妙,对心犹麤,以是色法有形质故。[gx42]   五种清净色根(即净色根)实际上就是《楞严经》卷二中的“色杂...正藏第48册第704页上栏。  [gx40]见大正藏第48册第704页上栏。  [gx41]见大正藏第48册第704页上栏。  [gx42]见大正藏第48册第704页上栏。  [gx43]见大正藏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53638346.html
  • 正理经

    过去和未来不能靠相互依赖建立起来。  2.1.42 如果现在不存在,则一切无法把握,感知也不会产生。  2.1.43 由于有区分“已做完”和“待做”的双向可能性,(所以对现在的)把握是存在的。  ... 第三节 声的变化  2.2.40 从变化和置换的规定中出现疑问。  2.2.41 因为如果是变化,在本源膨胀时,变化的部分会膨胀。  2.2.42 (有人说)上述说法不对,因为变化有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60838381.html
  • 传统佛教的文学观

    曷异屠沽之谱,然则糅书勿如无书,与其典也宁俗,傥深溺俗,厥过不轻。折中适时,自存法语,斯谓得译经之旨矣。”20[42]   总而言之,在佛典翻译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了不少文辞绮饰的现象,但是翻译...]   〈六赞偈序〉亦云:   乐天常有愿,愿以今生世俗文笔之因,翻为来世赞佛、乘转法轮之缘也。今年登七十,老矣病矣,与来世相去甚迩,故作六偈,跪唱于佛法僧前,欲以起因发缘,为来世张本也。42[...

    汪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4139476.html
  • 《新校黑水城本<劫外录>》商榷

    拟议。”误。  也,句末助词,表示认定的语气。唐·王昌龄《题灞池二首》云:“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开门望长川,薄暮见渔者。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42更何况,“也僧”一词,全...求首座印证。”44   42、一日来辞,乞颂,师云:“前日公案未了。毕竟庵中事作么生?”主云:“旧时院子,今要迁移。”师喝云:“甚么处去也!”遂与颂云: “相逢相揖眼如眉,百鸟衔花未得归。回首春风吹...

    释宗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5641714.html
  • 辽墓中所见佛教因素

    内容不清楚的真言。如山西大同西南郊辽墓(注:山西省文管会《山西大同郊区五座辽壁画墓》,《考古》1960年10期37~42页。)9号墓石棺刻楷书“吕孝千妻马氏”和梵文真言,10号墓石棺刻楷书“...山西大同郊区2号墓(注:山西省文管会《山西大同郊区五座辽壁画墓》,《考古》1960年10期37~42页。)壁画棺床上为朱绘莲花毯。辽代晚期的辽宁鞍山市汪家峪画像石墓(注:鞍山市文化局等《辽宁鞍山市...

    霍杰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2942220.html
  • 宋代五山十刹寺制考论

    作云黄山宝林寺;《明一统志》言“宝林寺”“在云黄山下”(注:李贤《大明一统志》卷42《金华府?寺观》,第715页,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此寺显然与无著道忠所言者为同一寺,而据雍正《浙江通志》...奉诏住雪窦,淳熙七年秋,召师问道”(注:《明高僧传》卷6,《大正藏》第50册第925页上。),克勤在“政和中,诏住[建]康蒋山(注:宋孙觌《鸿庆居士集》卷42《圆悟禅师传》,第20页右,文渊阁《四库全书》...

    刘长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3242222.html
  • 《大乘庄严经论.修行品》初探[1]

    32  因为在第14〈教授教诫品〉第1到27偈,是说明“暖、顶、忍、世第一”修行阶段的菩萨,是“法随法行”的内容开展;第28到41偈,是说明“见道”阶段的菩萨,又与“同得行者”的内容共通;而第42到...[42],即:收藏于日本龙谷大学的A、B本,   p. 33  及收于尼泊尔 National Archives 的C,D,E,F,G本,以及在西藏的四种版本。 [43]  p. 34  而舟桥校订...

    释善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942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