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71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的色(物质)之概念

    ---------   1M. i, 220 ; S. ii, 3f.; iii, 59, 62 ; A. iv, 348.《中阿含》卷7,29经(大1, 463c)、《杂阿含》卷2, 42经、43经(大2, 9b,10a)、卷3,61经(15c)、卷12, 298经(85b)、《增一阿含》卷42、卷46(大2, 778c、794a、c)、《放牛经》(大2, 546b、c)。   2...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047997.html
  • 五至六世纪华北乡村的佛教信仰(1)

    门诛。-- -- 有司宣告征镇 诸军、刺史,诸有佛图形像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 长悉坑之。((注42) 据〈魏书·释老志〉,此废佛令在都城平城一带的确曾彻底实行;...佛教仪式。〈释老志〉称:“佛沦废终帝(太武帝)世,积七、八年。然禁稍宽弛,笃信之家,得密奉事,沙门专至者,犹窃法服诵习焉。唯不得显行于京都矣。”(注44)==================(注42)《...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748111.html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与唐代尊胜经幢的建立----经幢研究之一(1)

    页41-42。关于这一点,将另文讨论。  页150  (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内容  这部佛经的篇幅并不长,其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意译部分,叙述释迦牟尼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的原委,其中极力称颂赞扬此...也说:“然此支那数朝译,民虽遭难,尚未遍宣。”又称:“但为旧经译文有阙,致使神州多不流布;虽遭厄难,读诵尚稀。”(注42)由此可知,这些同本异译的经典是因前此译本流传不广的缘故。何以前此的译本流传不广...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848113.html
  • 略述《十二门论》要义

    -----------------------   [①] 《十二门论·序》:罗什法师弟子僧叡所著。《大正藏》42,p171。   [②] 《中论·序》:罗什法师弟子僧叡所著。《大正藏》42,p1。   [③]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唐贤首国师法藏大师著,《大正藏》42,p212。   [④] 《中论》龙树菩萨著,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30,p32c。  ...

    理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5248273.html
  • 鸠摩罗什所传“数息观”禅法之剖析

    ?答曰:  ☆ 马鸣菩萨之《美难陀》XV中说“除国土寻思(觉)”的部  分是42-51偈,但鸠摩罗什所译《坐》之§3.1.5“除国土觉  ”中的相当部分是《美难陀》XV 42-49偈 (其中第45偈...jayeta vitarkas tava kas cana//42//  (若念此国土安隐、丰饶、 妙乐,如是于汝常生某种寻思)   S2 若有智者不应念著,何以故?国土种种过罪所烧。  ...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5.html
  • 晓云法师的佛教教育志业—理论与实践

    有关的,便需要更加努力地培养佛教教育人才。”41此为晓云法师关心佛教人才培养之始。而后续因仰止倓虚法师为佛教教育兴学育才、续佛慧命的风范42,出家后便矢志献身佛教文教事业,并发愿“终身不建寺、不当住持...出版社,1998年,页109。  3 释晓云,《佛教教育散论.佛陀乃人类心灵大导师》,台北:原泉出版社,1990年,页42、181、182。又参见释晓云著《东西南行散记.晨间静思》,台北:原泉出版社,...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0449318.html
  • 阿底峽《菩提道灯》內容研究

    20~33颂)、定学(34~41颂)、慧学(42~58颂)。经过五道(资粮、加行、见、修、无学),就渐渐可以觉悟成佛了(59颂)。在戒学中,阿底峡首先答覆了绛曲沃的第四个问题,认为别解脱戒是菩萨戒的...39颂),遵循良师菩提贤的《禅定资粮品》来修习,就可以得到禅定而具备神通了(40颂,41颂前半)。但是想断除二障,证得最终的圆满,还必须靠智慧(41颂后半,42颂),而智慧则与方便相辅相成,不能分离的...

    张福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3149382.html
  • 人间净土的终极关怀——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

    伟勋又从“必谓”或“创谓”的层次,要我们现代佛教徒带著「成见”,重新提出佛教产生的问题意识,重新创造地诠释四圣谛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切身意义[42] 。傅伟勋的所谓“成见”一词,不是一般用法,而是指有创造性...出版社,1986),页42。  [9]) 同注2,页20。  [10]) 同注2,页21。  [11]) 蓝吉富,《二十世纪的中日佛教》(新文丰出版公司,1991),页86~89。  [12])...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4949425.html
  • 唯识学建立之缘起(下)

    ”的道理讲说清楚?同时无有阿赖耶识受熏持种,内变根身,外变器界,去后来先作主公,谁又能把“业果报不失”的道理讲说清楚?《大宝积经》卷五十七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42...源流略讲》页42,重庆佛学院编,2000年7月版。   [35]《印度佛教史》第132页,重庆佛学院编,2000年7月版。   [36]《佛学概论》第11页,重庆佛学院编,2000年7月版。   [37...

    唐思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950421.html
  • 论敦煌文明的多民族贡献——兼及民族关系

    王妃供养像:回鹘于1036~1070年间在敦煌地区的统治达30余年。回鹘国,是一个既吸收中原文化又接受外来文化、倚重佛教的少数民族政权。(42)所以,在它统治敦煌地区的那段时间里留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今...41)见其所著《中亚地区的三个重要民族及其语言》,载《新疆历史论文续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4页。  (42)杨富学《9~12世纪的沙州回鹘文化》,《敦煌学辑刊》1994年第2期,第90...

    汪泛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5450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