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yur-te |
43
為26利養27故,
謗毀法師、
謗 法、不信、不解28。當還生正直心,
親近法師,
勤修一切,施無礙心,
趣向菩提。
deS ni rnyed-pa...-101、104-106
57
夢境原因、菩薩階位
21、22、24-27、29、30、35、38、40、42、55、64、71
15
修行方法、菩薩階位
6、7、9、16、19、...
釋德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045582.html
-
27?279a~b)云: 问:何故名为随信行?答:由彼依信、随信行…从本以来,性多信故…彼渐次修圣道加行,展转引起世第一法,无间引生苦法智忍,从此见道十五刹那名随信行。 问:何故名随法行?答:由彼依法、随法行…从本以来,性多慧,故…彼渐次修圣道加行,展转引起世第一法,无间引起苦法智忍,从此见道名随法行。 若就见道而言“正性离生”如《婆沙》卷3,(大正27?13a)云: 一切烦恼或诸贪爱…...
释成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945646.html
-
卷 19,页 8,谓:“与司马温公同心辅 政, 民欢呼鼓舞,咸以为便,温公卒,独当国,除吏 一时之选。 ”卷 7,〈涑水学案〉,页 27 :“ (司 ...尝言吏人不怕严,只怕读,盖当官者 ,详读公案,则情自见,不待严明也”。(注 27) 吕氏家族任官,以清廉、有风骨、勇于任事、进退有节 而著称,王安...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69.html
-
633。注07 《大毗婆沙论》,唐?玄奘译,卷八,“杂蕴”第一(世第一 法纳息)第一之七,大正藏册27,页37。注08 《阿毗昙毗婆沙论》北凉,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卷四,“杂 犍度世”第一品之四,大正藏册28,页27。注09 同注1。注10 同注1。注11 同前注。关于“方”与“方相”的语意差异,另可参阅《大智 度论》卷十释“如是一切皆如东方”一段论文。注...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445697.html
-
在《大毗婆沙论》卷81(大正27?420下)说: 普缘有情对治无量戏论烦恼,故名无量。 普缘有情对治无量放逸烦恼,故名无量。 四种能缘无量有情为境,生无量福引无量果,故名无量。 而《大智度论》...有些不同,但贵在它有很明确的次第,所以就论中卷82(大正27?421下)所阐明的,节录如下: 缘七有情而起加行。七有情者,谓分欲界一切有情为怨亲中三品差别,怨亲二品,复各分三谓下中上,中品有情总为...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845703.html
-
如《摩诃僧祇律》卷27,《大正藏》卷22,页 450上︰“ 若比丘共商人行,至布萨日,有恐怖难,商人行不待,得 行作布萨”乃至或睡或坐均可自...) 见《长阿含经》卷17,27《沙门果经》︰“我父摩竭(陀), 瓶(比)沙王,以法诣化无有偏枉,而我述于五欲,实质父王 。”《大正藏》卷 1,页 109下。同见拙译《印度通史》上卌...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1645771.html
-
所说中,谓四念住即慧根、慧力、择法觉支、正 [1]《大正藏》册27,页917下。 [2]同上,页917下。 页51 见所摄。四正断即精进根、精进力、精进觉支、正勤所摄。四神足...出来,在《杂阿含经》中,相关的经文如下: [3]同上,页917下。 [4]分别见《大正藏》册1,页607中;册22,页45上及页186上;册24,页818下;册27,页917中。 [5]《大正...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745912.html
-
,但心王有事、理之别,故此观必须舍遣“相用”的心识而证圆成实的“体性”,为此重所观之境。如《唯识章》亦说: 识言所表具有理事,事为相用遣而不取,理为性体应求作证。[27] 也就是说,为有对依他起的...703上27) [21]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大正45,358中20~23) [22] 《摄大乘论释》卷六(大正31,417下23~24) [23]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大正45. 358下...
释会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845914.html
-
卷12之12、页27、昭和9年12月1日。 -----------------------------------------------------------------------------...--- 4 《南瀛佛教》卷12之12、页28、昭和10年元月1日。 5同注(2)。 6 《南瀛佛教》卷12之12、页27、林德林〈吊秋梧君辞〉云:秋梧君就俗系而言,你是我的弟弟,就教门而言,你亦...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546110.html
-
中國佛教中的佛性論之爭起自東晉竺道生(355-434 A.D.)對《涅槃經》的解釋,以後歷代各宗派許多大德亦皆各有自已對佛性的觀───────(註1):《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27有言:「有執心性本淨,如今別 論者。彼說心本性清淨,客塵煩惱所染污故,相不清淨。」( 《大正藏》卷27,頁40中)(註2):有關早期真常思想,請參閱印順《如來藏之研究》,和高崎直 道《如...
釋恆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3846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