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5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般涅槃经》的佛性论(3)

    (注102)参阅牟宗三,《佛性与般若》,上册,学生书局, 75 年,页 198-202。 (注103) 《大乘玄论》卷3,《大正藏》卷45,页37中。 75 页 观点而言, 虽然吉藏言之有理,但是如此的诠释可说是对原 文的曲解,因为他把“不见空与不空” (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145466.html
  • 大寶積經‧淨居天子會》「謗法」探微

    被縛被殺 81 見龍 80 見天子 44 趣向未曾見方 75 作成實誓 52 自知在刀中 78 見未曾有城 104 五穀聚 82 見...88、90、91、93、99 精進 28、34、38、53、56、66、87、102、107 戒 62、74、75、90 其他 7、9、16、31-33、32、37、39、50、...

    釋德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045582.html
  • 《现观庄严论》初探(2)

    (东京,世界圣典刊行协会,1978),中观部,V.12, Sa, 56a6-7。  (注 75) 山口益撰,“中观自续派与瑜伽唯识”。《现代佛教学术丛书》,册四六,页三○三。(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中观思想》(台北:华宇出版社,民国七四年),页二八二。  (注 79) 见(注75) 引书,P.63.  (注 80) 见前注引书,P.61.  (注 81) 见北京版?西藏大藏经,V.89, No...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7.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2)

    页62下。 注75 《华严经》疏钞,卷二十一,页40。 注76 《华严经疏钞》,卷二十一,页38。 注77 同前注。 注78 按澄观所指的这段文字,可见世亲原著,玄奘译,《阿毗达磨 ... “表、无表性”。然后世亲提出批评及本身观点。此即是澄观 在《疏钞》所引之“颂”文。 载《大正藏》第二十九册, 页 67 中、下。澄观之文,则出处同注 75。 注79 世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6.html
  • 陈那的三性思想──在《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中的理解

    1947, parts1-2, pp.53~75。[6]汉译参考施护等译(《大正藏》册25,p.906a~c)。译者施护是在宋太宗太平兴国5年(980)2月来到中国,他是乌填曩国之人,和迦湿弥罗国的天息灾... Dictionary, p.75,名著普及会。 页128圆成实性为“无二之智”,[19]即无二取之智或根本智、一切无差别之智等。陈那对于三性之处理,则是以对治的方式处理。非是说空说有,总说三性皆是空...

    陈宗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245802.html
  • 《大智度论》略译初探

    Banarsidass, 1975, p. 13.[6] 印顺〈大智度论的翻译及其作者〉,《东方宗教研究》,新2期,1991年。[7] T. 55, 76a~b.[8] T. 55, 75a.[9] 同上注。[10] T. 55, 75b. 页157  此两说究竟哪一个比较正确,我们无法得知。因为我们现在没有《大智度论》的梵文原本。[11]印顺法师对此有一推论。他认为当时汉文译本的《大智度论》出现时,已是经论合一,...

    周伯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345804.html
  • 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 -- 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槃”之争(2)

    皆著欲故也。若欲止于心,即不复生死。既不生死,潜神玄漠,与空合其体,是名涅槃耳。既曰涅槃,复何容有名于其间哉。[75]姚兴谓止息一切虚妄,故名涅槃,故不可再言有所谓的宗极,这与罗什、僧肇一贯的宗旨是...-------------------------------------------------------------------------[75] 唐道宣《广弘明集》卷18。《大正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845817.html
  • 略述《洛阳伽蓝记》的写作缘起

    ]而“莫能自止”[74]的普遍存在,“俗眩虚声,僧贪厚润”[75]的现象也便很快地在佛门中蔓延了开来。所以,为了给后人树一前车之鉴,使其不再步北魏之后尘而在宗教[76]问题上酿成大错,《魏书·释老志》...74] 《魏书·卷第十九·任城王澄传》,《魏书·释老志》,《全后魏文·卷第一十七》。[75] 《魏书·卷第十九·任城王澄传》,《魏书·释老志》,《全后魏文·卷第一十七》。[76] 有关“宗教”的规定性...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345827.html
  • 有部菩萨行之探微──以四波罗蜜多之成立为主的研究

    教诫,3、能力上之差别﹙十力﹚。此如《杂阿含》75经所言:  比丘于色厌、离欲、灭、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143﹙大正27.735中﹚  [9] 《增一阿含》45、5﹙大正2.773上﹚  [10] 《杂阿含》卷75﹙大正2.19中﹚  [11] 《杂阿含》648经﹙大正2.186上﹚  [12] 印顺导师...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545924.html
  • 身是维摩不著花──黄玉阶之宗教活动

    能运用这种艰钜的方式,为同胞谋 110页 取福利,而且建树特多的人物。” ( 注 75) 这些说法或言之成理,但恐怕都搔不到痒处。... 1950 年 12 月 8 日,页 17。 王一刚(王诗琅),<黄玉 阶的生平>,《台北文物》 5 卷 2、3 期合刊,1957 年 1 月,页 75-76。 ...

    李世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145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