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3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宗教理念与文化人生

    而我们人类对这同一“实在”的体认,却由于不同的精神方式  页101  和文化历史的塑造表现出不同的宗教形式。也就是说,世界上伟大的宗教传统都以不同的语言、感知和反应方式去与“同一无限神圣的在”(the...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248122.html
  • 庄子与禅(1)

    101  从印度流传到中国来的大乘佛教,由于修行的法门不同,以及所根据的经各异,因此区分为八个宗派;其中的天台、华岩、法相和三论四宗,注重在典理论上的探讨; 另外的律宗、密宗、净土宗和禅宗,则偏向实际的修行。现在搁置其他各宗不谈,专谈目前所盛行的禅宗。  关于禅宗的起源,据说有一次,释迦牟尼佛,与诸大弟子等在灵鹫出聚会时,婆婆世界主大梵天王,手上拿了一束金色的波罗花(Utkala)献佛,请佛...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648129.html
  • 庄子与禅(2)

    一种偶然的雷同,兹抄录如下:  尊者难陀告诸比丘尼:“善哉!善哉!姊妹,汝于此义,当如实观察,  (42) 同前注,页101-102引。  页136  彼彼法缘生彼彼法;彼彼法缘灭,彼彼生法,亦复随灭,...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648130.html
  • 编修年普要实事求是一评林子青《弘一大师新谱》(1)

    在恒麓书院(对───────────────────────────(44) 同注(10),页101。(45) 同注(10),页201。(46) 同前注。 73页诸生临别赠言)传本。内称“读书之士,...

    秦 启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048142.html
  • 定义大乘及研究佛性论上的一些反思(2)

    ,一切众生皆当作佛。此云何?答言︰法华开佛知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 《胜鬘夫人会》,页676中。102 ...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348414.html
  • 梁武帝注解《大品般若经》与“佛教国家”的建立

    原版景印),页 266 下。 页 101 梁武帝以“般若是十方三世诸佛之母”,因此亲自注解讲读《摩诃般若波罗密子注经》五十卷或一百卷。梁武帝注讲《摩诃般若波罗密经》(简称大品般若经、大品经或般若经...

    颜尚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448415.html
  • 实在与知识

    (注101)。   在知识的不同源泉,功能和特性上,每一个印度哲学都有其各自的理论。我们已经说过印度的唯物论者只承认除感官知觉是知识的源泉以外,知识就没有其它的源泉。印度的唯物论者认为理知与感性并...

    张尚德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548418.html
  • 南诏佛教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论集》(台北:东初出版社,民  国79年),页101–104。  536 页  第七祖(神会)门下传法二十二人, 且叙一枝  者,磁洲法观寺智如和尚,俗姓王。 磁洲门下成都  ...》考释〉,《中国历史博物馆  馆刊》,总2期(1980),页 136-148。  注101: 文见李霖璨,同注一八,页50、页145-146。  注102:[明]李元阳,《云南通志》,卷十七,页5。 ...

    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148451.html
  • 佛、道兼融的王畿理学

    ,第315、314、315、316、315页。  B14卷四《过丰城答问》,第310页。  B15《王文成全书》卷三,《四库全书》第1625册第101页。  B16《坛经》,《大正藏》第48卷第349...

    曾召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1748493.html
  • 当代禅美学研究述评

    历史进程。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说:“禅与诗、所也,悟、能也。用心所在虽二,而心之作用则一。了悟以后,禅可不著言说,诗必托诸文字;然其为悟境,初无不同。”[4](P101)禅与诗因“悟”而心有灵犀一点...

    马奔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404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