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67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1)

    -----------------------------------------------------------------   1. 平川彰《初期大乘佛教之研究》所引,页12~16、31~...Frankl 也主张:人类的存在,本质上就是要“自我超越”的。[31] “综合心理学”的创始人 Assagioli 也提出了五种向度的自我超越的说法。[32...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947161.html
  • 龙树中观学与比较宗教哲学

    (注 8)同 (注7) pp. 293-316。本节底下对吕克象征诠释学的概述皆依同篇论文,不另注明出处。 31页 四、比较宗教哲学方法论模型试构 吕克的诠释哲学充分地反映出他对启蒙运动以后...Exposition of the Middle Way (Boulder: Prajna Press, 1979),p. 31; 山口益译注,《月称造中论释》东京:清水弘文堂,1968,页2。 ...

    林镇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347393.html
  • 竺法护译《正法华经》“自然”译词析论

    “自己存在的”(self-existing)之义,本用来指称佛陀,[28] 所以什译本直接译作“世尊”(31a:26),竺法护则添加“圣道”二字,作为其修饰的对象。“自然雷震”的“自然”对应于“...跱立 无数幢幡。(98a:28)  anonatayam Dhvajaijayantyam[31] (191:1)  23. 六十二见 自然为除。(100b:1)  (梵本无对应文句,什译本亦无)  ...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6.html
  • “涅槃为所缘”初探──以《大毗婆沙论》及《大智度论》为主

    凡夫也能间接地知道涅槃的内容,如说:31  王言:“尊者那先!不得涅槃者知是乐耶?”长老言:“大王!然,不得涅槃者亦知涅槃是乐。”“尊者那先!如何不得涅槃者知涅槃是乐耶?”“大王!卿如何思耶?手足未...涅槃”。38有部的三种无为(虚空、择灭、非择灭)都是实有自体,39而择灭又以离系为其体性,如《大毗婆沙论》卷31(大正27,161a14~c14)说:  云何择灭?答:诸灭是离系,谓诸法灭亦得离系,得...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6.html
  • “满洲”与“文殊”的渊源及西藏政教思想中的领袖与佛菩萨(1)

    提出这个论题的当是一些日本学者。明治 37 年 (光绪 31 年,1905) 市村瓒次郎至奉天崇谟阁, 发现 其中在清太宗天聪朝时朝鲜来书皆称皇太极为“金国汗”,而 无满洲... 3 ,6 ). 页 29-31。 注011:萧一山, 《清代通史》卷上,(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 ),页 52。 注012:孟森, 《清朝前...

    王俊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548108.html
  • 净影寺慧远的心识思想

    阿陀那识”的特性。参 见《大正藏》,卷31,页61下、页879中。  注13 《大乘起信论》分、、三门,分述众生心的生灭和变化。又《大乘起信论》没有“八识”的观念。  页397  别外境那些是染、那些...)妄 识  妄识(即阿陀那识)的四种相为:  1.用 相:  ─────────────────────────────  注24 参见《大正藏》,卷31,页67上。  注25 卷下,《大正藏》,卷...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548128.html
  • 华严宗性起思想的形成

    华严宗性起思想的形成 廖明活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六期 1995.03 出版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发行 页31-56 -------------------------------------------------------------------------------- 页31 关键词:本有 如来藏 佛性 性起 法藏 修生 ...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748132.html
  • 定义大乘及研究佛性论上的一些反思(1)

    流支译, 《大宝积经?胜鬘夫人会》,《大正》卷 11,页 672。17 陈真谛译,《十八部论》,《大正》卷 49,页 17 中。 页31 罗蜜此些词便不再能做为定义大乘此词的标准。原因是,世亲( ...大正》卷 31,页 787 下。 页33 的佛性观及“毗昙和萨婆多部”所执持的佛性观。此处所言的“分别部”, 释恒清认为即是与大众部( theMahaasa^nghikaa )...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348413.html
  • 钱钟书先生妙语录

    后的海洋波平浪静,而底下随时潜伏着汹涌翻腾的力量。   31、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象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象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32、上帝会懊悔没在人身上添一条能摇的狗尾巴,因此减少了...

    钱钟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5648746.html
  • 《中阿含》《说处经》

    和合生触,触生受,受染苦于其中。第三二七经说触生受,第三二八经说触生想,第三二九经说触生思(行),第二一四经说触已受、受已思(行)、思已想。这也是如第31项顶法退中,所说的“如是内外识、触、受、想、行、...

    庄春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4849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