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诵律》61卷、《五分律》30卷、《四分律》60卷和《摩诃僧祗律》40卷,以及《毗尼母论》8卷、《摩得勒迦论》10卷、《善见论》18卷、《萨婆多论》9卷和《明了论》1卷。虽然四律与五论齐名,但在中国...
陈永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91656201.html
-
因而其中许多人成了富僧[18],故律典于四一二以后虽然相继译出并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寺院分别采用,而此土沙门依然手捉金银如故,至有续高僧传卷二二慧瓒传所述一位讲律的法师竟然在律席上申言无法制断手捉金银...的传统。 [17] 参(注1)。 [18] 参前注引拙文述竺法护与支遁两僧之事。 [19] 参(注1)引拙文页二二九。 [20] 僧侣身殁而遗物应归僧团,参四分律页八五九中下。 [...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93356210.html
-
个人独立的关切之下,转向比丘尼的研究。 西方比丘尼学者中,长期不断推动比丘尼研究的,释慧空(Karma Lekshe Tsomo)最具代表性。[18] 她与安玛法师(Ven. Ayya Khema)...
李玉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93656212.html
-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17、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441页。 18、从辛亥革命直到最近十年的宗教复兴之前,中国人的迷信思想基本上一直在淡化。也许,以上两点也是以遁世出家和法事道场为特征...
何光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04456249.html
-
用语。在第十四章〈说蕴品〉中提到“等引(入定)之人而得如实知见()”[18]。又第十八章〈说见清净品〉说“作如是观者(但见有情为名色)名为如实见()”。[19]由此观之,“见”可通用于 ...204b)。 [16] 云井昭善著,p.920。 [17] 《瑜伽师地论》卷94(大正30,837b)。 [18] 叶均译《清净道论》(简体版),p.404;Buddhaghosa,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12656274.html
-
名随护*勤。 云何修*勤?若比丘修四念处等,是名修*勤。…… 如四念处,如是 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道支、四道、四法句、正观修习,亦如是说。 [18] 根据本经法、义,...[18] 大正2, 221,中17~下8 [19] “增上善学”“增上信学”“增上戒学”“增上定学”“增上慧学”“正解脱学”参阅《阿含要略》pp.20~22 [20] 成佛之道为“一乘道”,...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0756394.html
-
17] 《无诤之辩》:这都是有关批评与讨论的文字。有《评熊十力的新唯识论》;评胡适的《神会与坛经》。《评精刻大藏缘起》,《空有之间》,是对内院欧阳竟无及王恩洋居士的。[18] (民国)三十三年(...诤之辩》p.107。 [18] 《般若经讲记》p.4。 [19] 《平凡的一生》增订本,p.154。 [20] 《印度之佛教》p.339。 [21] 王恩洋著《念太虚法师》,《王恩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0856503.html
-
为世人作榜样,如比丘有病,就应该服药。 大众系的说大空宗以为,佛示现身相,其实佛在兜率天上,所以也不说法。 …佛是无法不在的,无所不能的,无所不知的,而寿命是永远无边际的。 ” (注18) 由此可知...andCulture, (New Jersey: Rowman and Littlefield,1980), pp.3-18。在本文中对‘虚无主义’的定义则是本人的说法。
2.E....
沈清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2356520.html
-
18] 信的最后奉劝知礼弃“鄙俚之言”,“削传闻以扶本教”。 针对子凝的诘难,四明于正月二十四日的复信中辩解说,达摩门下三人得法之事出自圭峰的后集[19],反以为子凝所引教下法师贬禅门之言,乃是...
宋道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1956582.html
-
民胞物与,佛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然众生宿业殊相,各有因缘,有闻思修,为佛缘 具,慧业足;然有些闻而不知不晓,何能思修。是以法华经方便法门,三车(注17)、化城(注18),无非 为示教利喜。故佛教...
晓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2256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