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是上帝造来“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16]的,一句话,是造来管理整个自然界的,[17]这就把人的地位仅置于上帝之下,而大大地超出于自然界及其中一切事物了。 如果说,在儒道两...圣经·创世记》2:7。 [15] 《古兰经》32:9。 [16] 《圣经·创世记》1:26。 [17] 《古兰经》35:39节也说:“他使你们为大地上的代治者。” [18] “自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01961986.html
-
永明十一年,公元四九三年)“定迁都之计。冬十月戊寅朔,幸金墉城。诏徵司空穆亮与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爵,经始洛京。”[16]“十九年,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17]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16] 魏书纪七。 [17] 魏书纪七。 [18] 魏书纪七。 [19] 魏书纪七。 [20] 魏书韦阆附韦缆传。 [21] 洛阳伽蓝记序录。 [22] 参看本书附录年表,以後...
范祥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1662053.html
-
,可以重获根本及枝末的安排吗?(4)圣贤果位之高下,能够根据所「乘」大、小决定吗? 一、缘起思惟与「实有」 佛陀「论因说因」【16】以为身、心存在的样态,是「缘起」的。也就是说,论及个体生命、...
陈平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3562071.html
-
知赵智凤,亦名赵智宗,南宋绍兴二十九年七月十四日生于大足县米粮里沙溪赵延富家,事母最孝。5岁时因母病委身宝顶古佛岩和尚救治而出家,年16,西往弥牟游学三载,得柳本尊教派真传,尔后回至宝顶古佛岩,广弘佛法,...
胡良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4462081.html
-
的原因。正如西谷启治自己说的,「所谓连无这种 “东西” 都没有的绝对无并不是靠思考而能得到的无,而必须是只能够活出来才能成立的无」[16],像这样子作为「只能够活出来才能成立的无」的「空」、「活出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4562082.html
-
,舍小 ( 乘 ) 趣大 ( 乘 ),与达摩并化。后来达磨“念震旦缘熟,行化时至”,于是来到中国。[ix] 《续高僧传》16《菩提达摩传》里只说:“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见大16;参阅《佛祖统纪》29:“贤用三时教:一有,二空,三不空不有。大49,295a。“贤”指戒贤。 [xliii] 大50,244b-c。 [xliv] 大50,452c。 [xlv] 参阅...
季羡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20162100.html
-
而已,而且这纵贯的、创生的关系必已包含了一横摄的、认知的关系”[16],“纵贯横摄”为我在反思熊牟的体用哲学与中国哲学圆教的体用纵横义的思想模型时所独创的用语[17],林安梧虽未使用“纵贯横摄”一语,但...学术创造,就是沿著熊十力此处所提示的这个线索而前进的。 [16]林安梧,《存有、意识与实践》,页222。 [17]我在<朱子论“心统性情”与易体的交涉>一文曾就朱子论心统性情之主体性与易体的交涉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21662116.html
-
般若之学并非一本体论或形上观念[14],但书论中又说慧远之学偏在一形上学意义[15],另又说唯识学是为佛教建立现象论[16]。依作者的理解,这其实就是佛教的本体论及宇宙论的哲学观点,以下即展开作者的讨论...,以“法性”为“本体或“极”,而未深究“般若”之主体义。”(卷二页二五八) [16]参见其言:“其次,就世界或万有一面说:佛教既本不承认独立之外界存在,唯识之学更构造一“现象论”,将万有皆收入“识”...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22662122.html
-
则邪鬼生矣,是所谓知其病所从生也。既得其本,则治其法,故察其恶,察其慕,察其胜,察其所从生,则祝无不效矣。”[16]他精辟地分析了祝由利用导引驱除不良意念的治病机制,揭示出祝由治病的本质就在于:其通过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30962169.html
-
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论会编》(中)p.16 ~ p.17 身是无常相,这一般人还易了知。至于心是无常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31362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