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山的画像。王晓建认为该邮票的图案为日本16世纪画家长谷川等伯(1539—1610)所绘之《寒山图》,并提到也有人认为此图出自14世纪日本画家可翁(?—1345)的手笔(王晓建 7)。实际上,这二人都是...
胡安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072678433.html
-
多于六经数十百倍。[15]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五亦载云:“是岁,隋主诏境内之民,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于是时,俗从风而靡,民间佛书多于经数十百倍。”[16]
当时的相、魏之...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8月第1版,第4册,第1099页。
[16] 《四部丛刊初编》本。
[17]按,此铭文“字面高42厘米,宽300厘米,其正中刻一小佛像,高20厘米。第一段文字...
张子开 张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0678537.html
-
可《达摩血脉》一卷
智闲 偈颂一卷 二百余篇
慧能、法海、玄觉等人为禅宗著名人物,此不赘述。
需说明者,其一,光瑶(716-807)[16][17]此所谓“会禅师”,盖荷泽神会(...册,第4741页。
[⑥] 第16册,第5109-5111页。
[⑦] 第1册,第67页下栏;第16册,第5087页。
[⑧] 《旧唐书》,第16册,第5111-5112页。
...
饶宗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1178546.html
-
植根当地,传播大乘佛法。”
在长长的创新名单中,释永信又添了一笔:宗教界首次以协议形式托管寺庙。
1981年,处处残垣断壁的少林寺出现在从安徽赶来皈依佛门的16岁少年刘应成(释永信俗家名字...
何伊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3378591.html
-
指「业」( karma )的转变,转变一语尚未与「识」结合(注 16 )。从《俱舍论》之浓厚的经量部色彩,处处就「业」的相续转变做说明立论,也主张「现在有体,过未无体」的三世时间观,不难看出世亲偏向...划分的必要。
注16 参考,横山纮一,前揭书,P.167。
注17 关于经量部,有本经部的鸠摩罗多论师,以及末经部的室利逻 多论师,两部分发展。一、鸠摩罗多的根本经量部,主张:行体与...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2878754.html
-
。诸人且作么生是不生不灭底道理?’问:‘早是不生不灭么?’师云:‘者汉只认得个死语。’”[16]《古尊宿语录》卷三十八《襄州洞山第二代初禅师语录》,洞山守初上堂有云:“语中有语,名为死句。语中无语,...p.559a。
[15] T.15,no.634,p.481a。
[16]张子开点校《赵州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2006年1月第2次印刷,第28页。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2878755.html
-
前必先卜问,决其吉凶,然后根据结果来决定行止。
第16例,更有实际意义:
邦色苏孜与当聂闷忠心耿耿于赞普驾前,卜问:如向李迷聂征讨,能否获胜?得此卦辞:以后,属地将扩增一倍,途中遇大财运,...故事,汉、藏文写本共19个,汉文写卷共16个卷号。藏文本有3个卷号,分别藏于伦敦及巴黎:S.T.724,P.T.992(巴黎出版的由麦克唐纳夫人——斯巴尼安女士和今枝由郎编选的《伯希和收集敦煌藏文写本...
王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3078758.html
-
部分铜铁器。
16、S·1776〈显德五年(九五八)大乘寺法律尼戒性等交割常住什物点检历状〉。 按:此件亦未存寺名,但唐耕耦、陆宏基已据其内容指出它与S·1774号属于同一寺院的交割常住什物历状...
16、执物僧法兴
17、执物僧道通
18、执物僧团头法律惠员(押)
(后缺)
此件记录了在上引P·3290号刚上任的徐僧正、寺主戒福、善清等三人亦欠寺院常住仓黄麻两硕参斗...
郝春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4278779.html
-
一切法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16”,无不体现了这个道理。一切都是般若,一切都是法身,一切都是实相。凡夫之所以不能认识,就是因为执相,因为没有能够认识的智慧。倘若我们不被世间的尘劳幻相所迷惑...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778880.html
-
就是这个识,是以分别为主的。
16、佛法要在生活中得到受用,如何真正做到世间和出世间的圆融?
答:佛法就是认识胜义谛的,认识出世的真如,就在世间法上,“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并不是说离开现实,另外...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878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