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二,性修亦不二。智旭借《蒙》阐释接引童蒙的训蒙之道。智旭借蒙卦反复申述所谓“训蒙之道,原无实法系缀于人”(《蒙》上九《象传》,第51页)“训蒙之道”,即说不可说的方式,是应病与药的“去翳法”。“所谓但有去翳法,别无与明法。若欲以我法授设,则是为寇;若应病与药,为其解粘去缚,则是御寇也。” (《蒙》六五《象传》,第51页)将佛法应病与药的权便巧妙之说,巧喻为易理御寇之道。 1.伏羲阴阳之象:世界...
刘泽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646113.html
-
谴责,终于求禅了: 南康[50]在任二十一年,末途甚崇释氏。恒持数珠诵佛名,所养鹦鹉教令念经。……皋又归心南宗禅道,学心法于净众寺神会禅师。[51] 南康王韦皋,最归心于(神)会。及卒,哀咽追仰...17年(801),封韦皋南康郡王。 [51] 《宋高僧传》卷19〈西域亡名传〉。 [52] 《宋高僧传》卷9〈神会传〉。 [53] 韦丹本传见《新唐书》卷197。 [54] 见《全...
张 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946118.html
-
百丈始耳;至于制度之冗繁,节文之细锁,使人仆仆尔、碌碌尔,目不暇给,更何从得省缘省事,而悉心穷究此道?故曰:后人好事者为之,非百丈意也。 注51 百丈清规的异化是中土戒律生活的一种现象,也是自释迦制戒...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示袁大途》,江北刻经处本。 注51见(明)莲池大师《云栖法汇》《手著》第五册,明崇祯刻本。
...
王月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646240.html
-
│成書年代不│125.地鏡圖(51) │ │ │散佚 │ │詳編第六 ├───────────┼──────┼─────┼────┤... (51)《隋志》子部五行類,著錄《乾坤鏡》二卷,夾註曰 :「梁天鏡、地鏡、日月鏡、四規鏡經各一卷,地鏡 圖六卷,亡」。不知《地鏡》是否即為《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3646267.html
-
”的渴爱。[40] 如何舍断无明及有爱?当以“七觉支”对治“五盖”而消灭无明,以“明”──如实知、见、明、觉、悟、慧、无间等[41]舍断“有爱”。如《中.51 本际经》︰ 何谓 有爱习?答曰:无明...patinissaggo tavha-kkhayo virago nirodho nibbanam)。[51]其慧,此谓彼之慧根也。[52] 本经简化菩提分开展的公式如下: 四预流支→信根、信力 四...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046274.html
-
51),因而促成了大乘的全面兴起。过了二三代,便 是龙树、提婆的时代, 经由造论,将大乘中观思想阐扬出来 ,大乘教法终于遍及全印。 八、结语 ...“ 杂藏”或另成“菩萨藏”,而不与原先的四阿含混杂。到了 来 ─────────── (注51) 达喇那他︰《印度佛教史》第十三...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146276.html
-
的心”,因此玉城博士评示 世亲对三界唯心的心看做真心。(参照前揭玉地本p.51)尤其对 汉译的“一心杂染和合因缘集观”西藏P版(p.104-1-2)省略“ 杂染”文句。...发展的唯识说的特色。 其次关于苦恼众生的理由“圆满故”(`puranat`),世亲简 单说:“由六处[圆满故]”。据安慧的注释,(51)名色[刚成]时 没有眼等的处(`...
叶阿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246277.html
-
宗教藏经录〉卷三云:〈续开元释教录〉三卷,诠晓(旧名诠明 )集(注51)。 综合以上记载,可知辽圣宗曾经敕命诠明等人,重定经录 ,诠明即统和年间,燕京左... (52)同注48。 (53)同注48,页74。 (54)同注51,页748。 222页 一九七四年七月,中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木塔)发 ...
释成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346279.html
-
“夫绝爱源、灭荣冀、息驰骋,莫先于止;了痴惑, 达九道、见身幻,莫首于观”(注51) ─────────── (注49) 〈...69中。 (注51) 〈道地经序〉,《出三藏记集》卷第十,《大正》 55-69中。 ...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846287.html
-
塔寺,( 注 49)高祖采纳奕疏,乃下诏质问佛教僧侣出家行径对国家及父母有何助益,( 注 50) 他强调“父子君臣之际,长幼仁义之序, 与夫周孔之教,异辙同归,弃礼背德,朕所不取。” ( 注 51) ...正藏五二册,页283 )。(注 51) 见《唐会要》卷四七。(注 52) 见《旧唐书》卷七十九,“傅奕传”,但《佛祖统纪》卷三十九,谓事在武德八年。(注 53) 见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页10,木铎...
陈昱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64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