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56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说,可说,不可说,不说*

    或许还可以不无极而太极。但此不无极而太极是什么?此则我“不说”!(阅13.32.)   15.此不“有”不“无”之“不”,乃天下之大“不”。“不”乃宇宙之大力。“不”来“不”去,二气交感。太极一动,便“...

    熊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40068019.html
  • 佛境菩萨行:欧阳渐晚年的教法思想体系

    如明镜,照耀如明灯,试验如金石。称言平等,镜彻深微,灯明破暗,金石表坚。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建立圣教,有经有论,有皇皇圣言,有至正理,香海苏迷,此案不动。[15]   以五法三性、八识无我代表教中...下·答陈真如书》,第22页。  [3] 欧阳渐《内学杂著下·与李正刚书》,第15页。  [4] 欧阳渐《支那内学院院训·释教》,金陵本,第51页。  [5] 欧阳渐《支那内学院院训·释教》,...

    程恭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0968048.html
  • 清代辽宁阜新摩崖石刻

    寿佛、护法神组成。宗喀巴(编号15)。贾曹杰达玛仁饮(编号16)。克珠杰格勒贝桑(编号17,以上二人是宗喀巴的心传弟子,贾曹杰是宗喀巴圆寂后的第一个衣钵继承人。克珠杰著有《宗喀巴传》)。洛丹喜饶(编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2568064.html
  • 释迦牟尼佛舍利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

    ,置于铜塔贮藏”,今寺中铜塔楼据说就是当年供养佛牙处,但灵牙无踪。  15、河北正定县天宁寺凌霄木塔“佛牙”:天宁寺凌霄木塔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4),1966年地震时损坏严重。  1982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2968067.html
  • 宋僧慈觉宗赜新考

    。其中第15号龛的摩崖上,刻有《佛说报父母恩德经》(即《佛说大报父母恩重经》)大部分文字和宗赜针对《佛说报父母恩德经》中父母十恩的偈颂。其中的“赐紫慈觉大师宗赜”数字,与《建中靖国续灯录》载“待制...

    侯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3468074.html
  • 作为方法的印顺:问题意识、诠释效应及其它

    所用的一个本身也备受质疑的概念)在学术共同体中占的比例很小。15但未来的情形又将如何呢?  近年来大陆佛教一个不太引起外界注意、但意义深远的变化,就是居士佛教的发展。随着大陆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转型,意识...11 2005年七八月间,本人对国内八所佛学院的佛学教育状况作了初步调研,2007年6月本人又和两位同事参加中国佛教协会和本人任职机构联合展开的佛学院教材建设联合调研,在短时间内密集调研了15所佛学院(...

    宣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0668194.html
  • 台密史略考

    十三年(794)出生时,“紫云覆室,缁素惊异”(《圆密宗二教名目·慈觉大师传》)。年15,从广智禅师登比睿山入传教大师室,21岁受沙弥戒,23岁受具足戒,同年于东国从传教大师受灌顶,24岁在比睿山根本...生平  圆珍(814—891),俗姓和气,赞歧国那珂郡金仓乡人。自幼形貌奇特:“两目有重瞳,顶骨隆起”(《智证大师传》),有高僧德相。15岁随叔父僧仁德初登比睿山,入第一座主义真和尚室。天长十年(833...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3868251.html
  • 唯识宗略说(1)

    注册) 五色QQ群:43197523   咸临公子   超级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5-19 10:15 只看该作者   贰、唯识宗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1968375.html
  • 《劝发菩提心集》讲记(五)

    得巧方便时。  三、解义乐:谓解了大乘意15时。  四、证实乐:谓证入法无我时。  若人弃舍众生,趣向寂灭,应知是人不得菩萨如是四乐。(此说不发心菩萨过。)   已说发心的譬喻,接著说不发心的过错。 ...

    慧沼大师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0268457.html
  • 《劝发菩提心集》讲记(六)

    。八、心清净行者,以于一切法中无疑惑故。九、观诸谛行者,以入第一义谛故。十、于一切爱不爱事不贪著行者,如前所说离憎爱故。”15  另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六〈宝王如来性起品〉则说:“菩萨摩诃萨有...

    慧沼大师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0268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