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mati 或 sukhAvatI 的音译,现已难以考据当时译者所持的原文本了 ,故本文暂时采用大正藏所记录的“须摩提即是 sukhAvatI 的译词”。(注 15) 另一字阿弥陀佛,...Dictionary, P.597a ?注 14:大正藏索引 No.31,P.206a, P.666d. ?注 15:见考藤田宏达,《原始净土思想?研究》,已详 尽的讨论此问题,东京:岩波书店,...
释道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2869825.html
-
,但该次却以外道也无前例为拒绝的理由,其因为何?”[15] 要我们思考对于佛陀不接受大爱道比丘尼的要求这件事可能是什么原因。释昭慧也认为:“那原是尼僧团刚成立时,佛陀交代比丘们担任教师,所自然产生的‘...13] 《千载沉吟——新世纪的佛教女性思维》以下简写作《千载沉吟》。 [14] 释昭慧,《千载沉吟》,页210。 [15] Meddānandho Bhikkhu Ph.D.,hedgerd ...
萧贞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5169834.html
-
一体,体解无明当体即是智慧。无明本身即是应当加以肯定的,而并非是智慧之障蔽。故智者云:“不离无明,而有于明,如冰是水,如水是冰。”[15] ②恶业性相即善资成性相。由恶有善,离恶亦无善。智者将善资成...相应证果。 [13] 见《大乘法苑义林章》,《大正藏》册45,no.1861,页344中。 [14] 《法华玄义》,《大正藏》册33,页742下。 [15]《法华玄义》,《大正藏》册33,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41169907.html
-
身体不疲,不忘所忆,心不疲劳,声音不坏,语言易解。复有五利:身不疲极,不忘所忆,心不懈倦,声音不坏,诸天闻呗声心则欢喜。”(15)这里将比丘观听歌舞、自歌舞和作梵呗的三种情形都摆出来,世尊的评判具体...867页,第580页。 ③(12)(13)(14)(15)(16)(17)(21)王昆吾、何剑平编著《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巴蜀书社2002年版,第571页,第185—187页,第206页,第...
项 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50269948.html
-
太平。(《六度集经》 15-16) 这个关于动物报恩人负义的故事,在汉译佛经中多处出现。即以《六度集经》而论,卷五之“难王本生”(摩天罗王经)即属同一类型,它讲的是一位国王出身的修道人,在山里深坑...
刘守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63870028.html
-
返回那烂陀寺。戒贤法师为玄奘开讲《瑜伽师地论》,同听者数千人。《瑜伽师地论》一百卷,戒贤讲了15个月,才把它讲完。玄奘在那烂陀住学五年,反复研习此书三遍。回国后,玄奘翻译了此书,此是后话。 玄奘在那...
薛克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72070068.html
-
页引《北齐书》有“《文宣帝纪·论曰》”的写法,第371页引《魏书》有“《李孝伯传附李瑒传》”的篇名;这是正史。第445页有“《高僧传·习禅论》”,第152页有“《续高僧传》卷15《“义解篇”论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31170162.html
-
transcending self-consciousness) 这是一切非经验论的实在主义哲学、包括唯物主义[15] 哲学的最低要求。在这种观点看来,实在或物质既不是理性给与的,也不是经验给与的,...、乃至于潜意识冲动在内。 [15]这种“唯物主义”不应该包括马克思的哲学,参见拙文《实践主义:马克思哲学论》,《学术界》2000年第4期。 [16]H. S. 塞耶:《实用主义》,原载《美国百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0670211.html
-
无关言语;不是问题的,言语无关答案。 第15篇 念佛、拜佛、诵经、研经、坐禅、参禅等行法,是在纸上画门,先从知解上教你门是何物。若由念佛乃至参禅,而使身心顿觉清净,智慧泉涌,即为已见真正的门。...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270236.html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自家宝藏谁认得? 不往外看,不往内看,也不思惟计量,也不捉心令净。恁么时,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忽然一阵开天辟地的境界现前,贫人终于见著了衣内明珠,澄澄湛湛,如是如是! 第15篇 ...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27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