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6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日据时期台湾佛教史二论

    注54)。 二是设立保育园,作为社会慈善事业。在其管辖下的寺院斋堂如元亨寺、东山寺等都设有保育园,教化儿童 ( 注 55)。 战后高屏地区的斋堂,设有幼稚园,即受这一风潮之影响 ( 注 56)。 ...《宗报》(昭和六年三月)页14-16。 ( 注 52)同注46。 ( 注 53)施德昌前引书“龙泉禅寺”条所附东海宜诚履历。 ( 注 54)同注46,页 5。 ( 注 55)《宗报)(昭和十二...

    王见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2445785.html
  • 再論《妙法蓮華經》之「十如是」譯文

    先出,菩提流支本後出,見《大正藏》冊55,頁540中。關於諸經錄所載《法華經論》譯出之情形,可參見丸山孝雄〈法華經論?立場〉,收於平川彰等編《法華思想》(東京:春秋社,1983),頁193~219。[...。』什譯經至此乃言:『此語與西域義同,但在言過質。』」《大正藏》冊50,頁364中。[16]《大正藏》冊55,頁48上。[17]《大正藏》冊9,頁68上。[18]本田義英於所著《法華經論》中說:「自然...

    黃國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245803.html
  • 略述《洛阳伽蓝记》的写作缘起

    旬”[55]呢?在农民的庄稼被“步骑万余,来去经践,驾辇杂沓,竞骛交驰,纵加禁护,犹有侵耗”[56]的情况下,“士女老幼”[57]能不“微足伤心”[58]吗?  既然“厮役困于负担,爪牙窘于赁乘。供顿...坊》[52] 《洛阳伽蓝记·卷第四·王子坊》[53] 《洛阳伽蓝记·卷第四·王子坊》[54] 《洛阳伽蓝记·卷第四·王子坊》[55] 《魏书·卷第六十七·崔光传》[56] 《魏书·卷第六十七·崔光传》...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345827.html
  • 从南天乌荼王进献的《华严经》说起(2)

    ----------------------------  86. 宋赞宁等撰,《宋高僧传?释莲花传》,卷三,页721中。  87. 唐圆照撰,《贞元录?释般若传》,卷十七,《大正》卷55,页894下...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第五科,《大正》卷50,页281下。  90. 唐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开元释教录》,卷三,〈沙门佛陀跋陀罗译经录〉,《大正》卷55,页505中。  91.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945855.html
  • 三法度论初探

    1984.pp.7-16. 注11 慧远,“三法度序”,收在僧佑《出三藏记集》卷10, 《正藏》册55,页73-a。此序说:“大乘居士,字僧 ...,“三法度序”,收在僧佑《出三藏记集》卷10, 《正藏》,册55,页73-a。 注15 同上注。 注16 同上注。 ...

    周伯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1745888.html
  • 僧睿思想研究(2)

    卷五五,页53中。 (注 28) 〈小品经序〉,《出三藏记集》卷第八,《大正藏 》卷五五,页55上。 (注 29)...54下。 (注 55) 〈大品经序〉,《出三藏记集》卷第八,《大正藏 》卷五五,页52下—153上。 (注 56)...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445922.html
  • 缘起之“此缘性(idappaccayata)”(2)

    is”(注55)。把指示代名词省略,排除说明上之困难;但是佛陀使用近身指示代名词,就现实的目前可观察之事物,以果推因;或以面前当下可实证之事物,由因得果。如此之妙义有所忽略。  ◎缘起法则第一...是有则有,此生则生;……无是则无,此灭则灭。” 713c。(注55) :“When A is, B is; A arising, B arises; When A is not,...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045986.html
  • 就《华严法界观门》论华严思想之演变(2)

    理,如其云︰ 今显别教一乘,略显四门,一、明所依体事; 二、摄 归真实;三、彰其无碍;四、周遍含容。(注 55) ... 如上引文所述)来显华严教义,亦即以四法界显之。此四法界 可说摄佛法一切教义(如五教),乃至包含人天教 ────────────── (55)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345992.html
  • 净影寺慧远的净土思想(2)

    大乘人中种性己上,说为上品;小乘人中从 凡至圣,持戒无犯,说为中品; 大乘人中外凡有罪, 说为下品。( 注 55) ──────...(54) “种性住”为“六种住”之第一种住 。 有关“六种 住”,参见本文注 57 及图表一。 (55) 《观无量寿经义疏》,《大正藏》卷 37,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645997.html
  • 《大毘婆沙論》佛陀論之探討(2)

    智论》的偈颂是这样说的:  诸网不可布,爱无何所将?佛所行无边,无迹由何往。[55]  由上文中的偈颂文之中很难可以看的出来《发智论》所要表达的观念,所以在偈颂之后有对这一个文下了注解以方便让人了解《发...边际,故名无边。(5)无迹由何往者:迹谓足迹,即喻烦恼。若诸烦恼未断遍知,由彼往于三界恶趣。既诸烦恼已断遍知,故无由往。”  [55] 《发智论》卷20?大正26.1030a  [56] 同上。(1)...

    釋慈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44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