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泛接受性看成是在社会事务中创造秩序的手段[1]。知性就是社会一般原则的接受和可变的心灵依据。 [1]:见《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FA. 哈耶克 11:知性价值论 在形形色色的价值理论中,我们如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62161811.html
-
超越的存在或境界之外,转而自信能发出此信仰的当下的本心本 性。唐氏强调儒家的自我、主体即具有超越性无限性的本心本性。[11] 儒家由人自觉其宗教精神,有高层次的自知自信。儒家的信仰中,包 含着对道德主体...精神之发展》,台北,学生书局,1974 年月10月三版,第343 页。 [11]同上,第348 、373-374 、377 页。 [12]唐君毅:《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台北,学生书局,1980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63461817.html
-
万川先生《中国的江流儿故事》及日人奥野信太郎《水? 炎?传承--西游记成立?一侧面》(注 11 )二文具论甚 详。究其含义,似以余国藩之说较为允当--“非如杜德桥 ...
张瑞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65861818.html
-
”,(11)这种舞步后来被道教吸收,作为召役神灵、驱赶厉鬼的奇术来使用。“踏罡步斗”,在民间又叫“踩八卦”。具体走法是以八卦方位为纲纪,上循七星北斗,下踩人间九州。这种舞步和羌姆仪式中按照金刚杵的外形...172页。 (10)参见郭净著:《傩:驱鬼.逐疫.酬神》,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3年香港版,第148页。 (11)周冰、曾岚著:《禹步新探》,载《中国傩文化论文选》,贵州民族出版社,...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0261822.html
-
净慈寺近城临湖,踞南山之胜。宋时为其鼎盛时期,人文荟萃,儒释交融,与灵隐寺相埒[11]。南宋时被评为江南禅院“五山”之一。 宋 北宋时,净慈寺名僧接踵,大德[12]辈出,有的成为佛教禅宗一代宗师。...曹溪慧能法脉故名曹溪宗,即禅寂宗,吸取华严、净土教义,影响很大。韩国汉城市中心最大寺院即曹溪寺。 [10]丛林:指佛教众多僧人聚居的寺庙,意为众僧和合共住一处,如树木丛集成林。 [11]相埒:埒音勒...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1961838.html
-
[11] 三 论李元松老师皈依印顺法师的意义 我认为,林文最突兀的地方是,他以六点回应拙文之外还在最后的第七节特别评论了李元松老师皈依印顺法师一事,他甚至明白地指出:“这也是催生本文的一个重要原因...12:00来函照登》内容之第二点。 [11] 冒险的意思是,对手的不成熟或不诚实,往往无法形成有效的论辩,恐会白白浪费时间。林先生的不成熟或不诚实还表现在:他要求在现代禅网站发表的声明,最后一点说:“...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3261854.html
-
贵妃坐像据说过去每百年才开放一次,如今则常年接受人们的观瞻礼拜。 11时许,考察团来到临济宗大本山之一的东福寺。该寺位于京都东山区,1239年九条道家创建,“圣一国师”圆尔开山。山号慧日山,为京都五山...
贾汝臻居士 定昌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4361865.html
-
a) 观应佛:于三十二相中,随取一相,缘之入定。(b) 念佛功德:正念缘虑佛之种种功德。(c) 念法佛:法佛谓法性平等、不生不灭、无有形色、空寂无为。( 注 11) 上列对治法,如果无效,或另衍生...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5561880.html
-
的《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不但是《小品》,而且是残本。《开元录》卷11中说: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五卷,……据其文理乃与小品道行经等同本异译,故初题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道行品第一,但文不足三分过...事业有限公司印 第11页 梶芳光运《原始般若经之研究》山喜房佛书林刊 昭和十九年一月十九日(二四八──二五三)。 荷兰 许里和着 李四龙等译《佛教征服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1 版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84061918.html
-
藏三十一册;见大正藏十六册。 (11)见印顺第三章第一节声闻经论的心净说,网络版。 (12) 卷三心性品第三十云: “是故心性非是本净客尘故不净,但佛为众生谓心常在,故说客尘所染则心不净;又佛为...
周 贵 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9436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