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88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汉藏教理院史略

    汉藏教理院史略  罗同兵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西藏密教开始弘传内地,掀起民国密教热。汉传佛教界僧侣、居士负笈西行者数十百人,仅1937年后受蒙藏委员会资助留学康藏者即有54人,形成“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求法取经的运动”[1]。汉藏佛教交流成为近代中国佛教史上值得注目的一页。其中占有中心位置的无疑当为汉藏教理院。   汉藏教理院的产生、发展、鼎盛以至结束,无不与特定历史时期中国乃至国际的政治、文化状况等...

    罗同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5549034.html
  • 论弥勒礼忏仪的演变

    54,7a。   [24] 汪娟〈唐代弥勒信仰与佛教诸宗派的关系〉,《中华佛学学报》第5期,第196页,1992年。   [25] 《法苑珠林》卷16,《大正藏》卷53,403c-404a。  ...

    圣凯法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4349410.html
  • 宗舜法师:略谈归依作法成就的条件和归依体破失的因缘及守护

    (卷二,第54页)    6、归依后应该恒修供养三宝。   《广论》卷四引《三摩地王经》说:“由佛福德获饮食,愚夫不知报佛恩。”作为三宝弟子,应当明白,我们今生的一切圆满...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5550006.html
  • 南传上座部“有分识”思想之探讨--以“九心轮”问题为中心

    现代佛学大系,54 册,弥勒出版社,  民国73年5月版)页151-164。。  注14 《解脱道论》卷十,(大正32,页449中。)  注15 请参阅注13。  注16 同上注。  注17 ...

    黄俊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350025.html
  • 《慧眼初开》读后感

    十三经古注》页54。  埒引自《神话》页10。  垺荀氏,《灵鬼志》,古小说沈本︿嵇康﹀见于陈万益等编《历代短篇小说选》页68。  埆见拙作︿不!广陵散还在﹀,收于《文风》(台中,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进修...

    林 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3350224.html
  • 陕西佛教文化资源如何创意?

    大法,次年携显密经论章疏等,共69部133卷、佛舍利3000余颗、佛像曼荼罗样12种,及诸种道具归返日本,创立灵岩寺、大山寺,并任天王寺别当。仁寿二年示寂,世寿54。著有《金刚界记》、《五大虚空藏法》...

    方光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0450875.html
  • 《金刚经》非相论

    〈六祖坛经〉的语言艺术与思考方法》.1997年3月10日.人文与管理学报.页39-54王志远 1992 《中国禅宗思想历程》.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11月一版一刷王开府 1998 《思想研究法综论...

    张汉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0050996.html
  • 互动适应:中国禅宗的历史证明

    道信传》。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卷五,《卍续藏经》第125册。   印顺《中国禅宗史》,上海书店,1992年3月版。   《五灯会元》卷三。   《大宋僧史略》卷上,《大正藏》54册,...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3051576.html
  • 南传佛教的建寺文化(四)

    半岛各民族间的深仇大恨,一直无法磨灭。  城中心主要十字大道所交会的百因寺,是由54座大大小小的宝塔构成的一座大宝塔,高约43公尺,每座宝塔的尖端皆雕有四面微笑的佛陀面孔,被称为“高棉的微笑”。这...

    王 武 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5951753.html
  • 清季云南回回学者对伊斯兰教和佛教、道教的比较研究

    许多中国人对轮回理论持有质疑的心理,而且怀疑圣贤们的说教,认为生活并非像宗教说教的那样非常公平。针对这种功利倾向,马德新说:儒者“不知圣人所言之祸福,是天堂地狱之报应,非人世之祸福也”[4](54)。...

    王建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275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