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29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蔡耀明:《大般若经·第二会》的严净/清净 (1)

    来说名严净。二者就严净切入的面向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同样把所谓之严净摆在相当高的证悟层次,亦即皆需诉诸超越的跳跃,去和毕竟空或无相有所契应,而不仅止于平面累积式的工夫。藉由这二  页11  个引文,吾人...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3471036.html
  • 蔡耀明:《大般若经·第二会》的严净/清净 (2)

    之所共,这也是般若大乘置基于声闻乘的一个例证,至于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来修习「不净想」,则是般若大乘不共于声闻乘的一个例证。   注11   《大般若经?第二会》对「九不净想」有相当详细的描绘,参阅:pp...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3571037.html
  • 大般涅槃经中的涅盘思想

    及其重  点所在。  三、本经所完成的涅盘思想及其定义  11页  正如上节所述,涅盘经之出,承受了妙有思潮的阶段,  但为何会有此一思想的产生,我以为站在涅盘观发展的立场  来看,乃是一必然的趋势,...障碍义,乃名涅盘。有优楼迦  迦毗罗弟子等言﹕(8)盘者名相,无相之义,乃名涅盘。善  男子(9)盘者言有,无有之义,乃名涅盘。(10)盘名和合,  无和合义,乃名涅盘。(11)盘者言苦,无苦之义,乃...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5371059.html
  • 敦煌佛经写卷题记之现实性

    对于所有非理性的宗  教有一种深刻的蔑视,不过却也承认其作为控制人民之手段的有用性  。(注 10 )因而「国家乃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存在」,而宗教则是为  了「国家理由」而存在。(注 11 )甚至在他严格...关于这一点,马凌诺斯基于前揭书之这一  节里,虽屡屡以原始民族作为探讨对象。然站在文化人类学之  角度而言,他的见解对本文仍是有意义的。  页278  注11 这点,若是对照起历代之宗教迫害或佛教之争...

    罗汀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5971065.html
  • 敦煌莫高窟二五九窟之研究

    蜜多,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大正藏》,第九册,页 389 下- 391 下。  11 页  的描述一致, 故而推断这些排列规整的小坐佛应是十方分身  化佛。 至于为何在法华三昧里,十方分身...六六: 见拙作〈河北早期的佛教造像--十六和北魏时期〉,  《故宫学术季刊》, 11:4 ( 1994. 夏),页 25。  注六七: 同上注,页 21。注六八东山健吾,同注四,页 92-  96。 ...

    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0071066.html
  • 铃木大拙年谱与着作目录

    支那佛教印象记》长文,记述此次访华的印象。是年,英文《禅论集》第3卷在伦敦出版。   1936年(昭和11) 66岁 6月,与姊崎正治、贺川丰彦一同出席在伦敦召开的世界信仰大会。 7、8两月,在伦敦...

    邢东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171086.html
  • 庐山慧远的弥陀论

    」。大众部主张佛的生身无漏说,认为如来在本质上是永远存在的真理,歴史上八十入灭的释尊仅为化现,这种以永远的真理自身视为佛的身体,就是「法性法身」,成为后来的大乘法身思想的先驱。[11]大乘佛教的初期,...

    陈敏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371087.html
  • 论如来藏之空性义

    Yamaguchi(10) and  Ogawa(11) follow this traditional line.  Interestingly, modern Buddhologists are not...

    恒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671091.html
  • 明末净土宗莲池大师云栖袾宏之佛化儒道及其逼近耆那教与反驳天主教(1)

    然后获致。此身的行为皆 非计较的 (calculative),(注11)。然而菩萨破了见思惑或 烦恼障,亦断了智障之尘沙惑(障事智),但未断绝智障之其 余两容-...一方(地)为十善,利益天 下为五十善,利益天下后世为百善。(9)敬奉师长,一日为 一善﹔守师良诲,一言为一善。(10)敬兄爱弟,一事为一善 。(11)敬爱异父母...

    王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971095.html
  • 明末净土宗莲池大师云栖袾宏之佛化儒道及其逼近耆那教与反驳天主教(2)

    「坡」(po)误为「坏」(pei),页464吐「火」(huo )罗误为「化」(hua)。 (注 11) 海德格贬抑西方近代盛行...11 (卷三页一一)﹔「戒疏事义」页17 。 (注 23) YC1,「弥陀疏钞」,3﹕42﹔4:18。 ...

    王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3171096.html